题目内容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 22.1 | 23.3 | 25.8 | 37.6 | 40.5 | 47.4 | 54.7 | 68.9 | 45.3 | 28.6 |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 (2)不含淀粉酶
(3)实验原理: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水浴加热1—2min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说明单位时间内分解的淀粉最多,因此推测此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故70℃是相关酶的最适温度。(2)在相同条件下,马铃薯不含还原糖,说明马铃薯中的淀粉没有被水解,其原因是缺少相关的酶,所以说马铃薯细胞内不含淀粉酶。(3)实验原理:颜色反应,即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能够水解并产生还原糖。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无关变量。所以加入淀粉溶液、斐林试剂的量要相等;要使实验效果明显,必须进行水浴加热1—2min,产生砖红色沉淀。实验结果:因A管中加入的是甘薯提取液,含有淀粉酶,所以能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使A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而B管中加入的是马铃薯提取液,不含淀粉酶,所以不能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因此B管中仍为蓝色。
考点:细胞中有机物的鉴定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有机物的鉴定方法,了解细胞中还原糖的鉴定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 22.1 | 23.3 | 25.8 | 37.6 | 40.5 | 47.4 | 54.7 | 68.9 | 45.3 | 28.6 |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听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还原糖含量(mg/g) | 22.1 | 23.3 | 25.8 | 37.6 | 40.5 | 47.4 | 54.7 | 68.9 | 45.3 | 28.6 |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斐林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等。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 22.1 | 23.3 | 25.8 | 37.6 | 40.5 | 47.4 | 54.7 | 68.9 | 45.3 | 28.6 |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苏丹III染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2 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 |
22.1 |
23.3 |
25.8 |
37.6 |
40.5 |
47.4 |
54.7 |
68.9 |
45.3 |
28.6 |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 _____________ 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苏丹III染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