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某药物X能够调控光合产物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某课题组对柑橘分组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一昼夜后,给柑橘提供14C标记的CO224 h后获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柑橘叶片气孔开放时,外界环境中的CO2进入叶肉细胞的方式是____14CO2进入叶肉细胞后用于合成光合产物,该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为___ (用化学式和箭头表示)

2)据实验结果推测,在果实刚形成时,用X处理柑橘全株__(填“会”或“不会”)明显减弱柑橘的光合速率。

3)能否依据该图判断实验结束后幼果中X浓度A组低于B组?____(填“能”或“不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分析,若想要得到更大的柑橘,应用X处理 ___(填“幼果”或“全株”)。根据题干信息,推测B组实验中X发挥作用的机理是 ___________

【答案】自由扩散 14CO214C3→(14CH2O 不会 不能 图中数据表示植株不同部位含14C的量,而不同部位X的含量未知 幼果 X促进了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从叶片到幼果的转运

【解析】

本题的自变量为药物X处理的部位,因变量为14C的量。A组和C组对照可知,药物X处理全株能使14C从幼果转移至叶片;B组和C组对照可知,药物X处理幼果能使14C从叶片转移至幼果。A组、B组与C组对照可知药物X处理没有影响植株中14C的总量,只是使14C向不同部位发生了转移。

1)空气中的CO2进入叶肉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首先被C5固定成两分子的C3,再被[H]还原,成形糖类(CH2O)

2)根据题干和实验结果可知,药物X只是调控光合产物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不影响光合速率。

3)图中数据只看出用药物X处理植物的不同部位,叶片和幼果中14C的量,不能判断出实验结束后幼果中X的浓度。

4B组和C组对照可知,X处理幼果可增加幼果中14C的量,即糖类的量,因此若想要得到更大的柑橘,应用X处理幼果。根据题干信息药物X调控光合产物在植物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的作用,再结合对照组对照,可推测X促进了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从叶片到幼果的转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