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

C.内环境中浓度下降,会降低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答案】B

【解析】

1、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人体内环境,也叫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的: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其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A、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B错误;

C、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内环境中Na+浓度下降,会降低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2020年初巴基斯坦、印度出现蝗灾,蝗虫数量多达4000亿,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醒中国注意蝗灾的可能威胁。

1)造成此次蝗灾的是沙漠飞蝗,它有散居型(Solitarious Phase)和群居型(Gregarious Phase)两种形态(如图),这里的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的是种群的__________特征。

2)研究表明,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便相互攻击,使彼此的后肢某部位受到强烈刺激,体内就会大量释放集群信息素”5-羟色胺,并引起基因组表达发生改变,从而使散居型蝗虫个体表现出聚集行为并转化为群居型。种群密度加大后,5-羟色胺释放更多,种群密度进一步加大,这种调节属于______调节。

3)散居型与群居型蝗虫形态和习性差别很大,如只有群居型个体才可产生具挥发性的苯乙腈(可转化成剧毒氢氰酸)来警告鸟类。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请问蝗虫的这种变化能不能为蝗虫的进化提供新的原材料?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有群居型蝗虫才会造成“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的严重灾害,使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食量惊人,主要捕食_____型蝗虫。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摄入蝗虫约180只(约含能量2870KJ),正常情况下从中获取的能量值_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574KJ。(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