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
B.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
C.[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
D.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
【答案】A
【解析】
A、①是光反应阶段,所以晴天比阴天时旺盛,A正确;
B、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可在暗反应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B错误;
C、⑤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H]经与O2结合形成水,C错误;
D、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消耗ATP,不能合成ATP,④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不能合成ATP,⑦多糖分解为葡萄糖不合成ATP,D错误。
故选A。
【题目】在研究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准备5支含有等量蛋白酶溶液但pH不同的试管,每支试管中加一块1 cm3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如下表,请据下表回答:
试管编号 | 酶溶液的pH |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
1 | 1 | 13 |
2 | 2 | 9 |
3 | 3 | 11 |
4 | 4 | 45 |
5 | 5 | >60 |
(1)请用曲线定性表示pH与酶活性及蛋白块消失时间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
(2)如图中的曲线表示不同pH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其中纵坐标(V)表示蛋白块体积(cm3),横坐标(t)表示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min),则能表示2号试管实验情况的曲线是__________。
(3)若5号试管的实验情况为曲线Ⅳ,你如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提供两种改进实验的方法,使实验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并解释每种方法为什么能缩短实验时间。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确定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则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请说明控制的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某小组同学利用图中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发酵实验,取200 mL不同温度的无菌水倒入培养瓶,然后加入15 g葡萄糖及5 g干酵母,混匀后放在相应温度下水浴保温,实验进行20 min,观察现象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处理方法 | 实验现象 |
1 | 冰水(0℃) | 没有气泡产生 |
2 | 凉水(10℃) | 只能看到少量气泡 |
3 | 温水(30℃) | 产生气泡,由慢到快,由少到多 |
4 | 热水(55℃) | 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
(1)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温度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从数据中分析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
(2)实验组3的装置中最初液滴未移动,在15 min后液滴缓慢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整个过程细胞中产生该气体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同学认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4现象虽然相同,但原理不同,请你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