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5.如图表示在高等动物的配子生成和受精作用过程中,细胞核DNA的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过程Ⅰ、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2)曲线AB段DNA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DNA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Ⅲ中,EF段DNA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并进入两个子细胞.
(3)曲线GH段DNA数量的变化,标志着该动物完成了受精作用.
(4)正常情况下,在过程Ⅱ中细胞内会形成四分体.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Ⅰ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经过复制,细胞中DNA含量加倍;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Ⅲ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GH表示受精作用;Ⅳ表示有丝分裂.

解答 解:(1)根据曲线,图中过程Ⅰ、Ⅱ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2)曲线AB段DNA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间期DNA复制,CD段DNA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Ⅲ中,EF段DNA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并进入两个子细胞.
(3)曲线GH段DNA数量的变化,标志着该动物完成了受精作用,细胞中DNA分子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
(4)正常情况下,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所以在过程Ⅱ中细胞内会形成四分体.
故答案为:
(1)一
(2)DNA复制    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裂
(3)GH   
(4)Ⅱ

点评 本题以坐标曲线图为背景,考查精子形成过程中DNA分子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减数分裂个时期中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突破点是要找到各段曲线的生物学意义及曲线转折点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原理:有毒物质会使动物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Ⅱ.实验材料:活的小白鼠胚胎.
Ⅲ.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培养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高倍显微照片.
Ⅳ.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分别加入等量的细胞悬浮液.
②向A培养瓶中加入化学物质甲,向B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乙,并将培养瓶摇匀.
③把三个培养瓶放在37℃(或适宜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增殖到大约第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以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3~5min后,盖上盖玻片.
(4)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期的细胞,并与对比以确认发生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Ⅴ.结果与结论:
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甲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毒性,且乙的毒性比甲的毒性大.
Ⅵ.回答问题:
在实验中,C培养瓶起什么作用?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高倍显微照片有何不同?C瓶作为A、B两瓶的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