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 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 时间/min | |||||
0 | 5 | 10 | 15 | 20 | 25 | |
萌发的种子 | 0 | 8 | 16 | 23 | 29 | 34 |
蚯蚓 | 0 | 4.5 | 9 | 11.5 | 13.5 | 15.5 |
表1
(1)装置图中的Y溶液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________。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 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2所示: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注射器量取的气 体变化体积/mL | 0 | 1.5 | 3.0 | 4.2 | 5.0 | 5.5 |
表2
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为________,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________。
【答案】 NaOH溶液 吸收实验过程中细胞呼吸产生的CO2 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或对照作用) 左 0.9 mm/min 下 0.22 mL/min 弱
【解析】试题分析:有氧呼吸吸收O2,释放CO2,所以测呼吸速率,需用NaOH溶液吸收产生的CO2,以测装置中O2的变化,可通过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移动距离反映。若用清水代替NaOH溶液,则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移动距离反映的是CO2的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差值。为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用等量的煮熟的小麦种子代替。
(1)欲测呼吸速率,则需用NaOH溶液吸收产生的CO2,则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移动距离反映O2的变化,乙装置用等量的煮熟的小麦种子代替,目的是对照,排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干扰。(2)由于萌发的小麦种子和蚯蚓进行细胞呼吸消耗O2,装置内压强变小,有色液滴向左移。由表可知,蚯蚓在0~5min和5~10min时液滴移动的距离最大,最大速度为4.5/5=0.9mm/min。(3)由于装置内O2减少,所以需将注射器活塞往下移动以补充装置内减少的气体,才能使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由表可知,25min注射器量取的气体体积为5.5mL,则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为5.5mL,有氧呼吸速率为5.5/25=0.22mL/min。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注射器量取的气体体积变小,说明在此过程中有氧呼吸的强度越来越弱。
【题目】肝细胞能将甲醛转化成甲酸而具有解除甲醛毒害的功能,同时,肝细胞在代谢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少量甲醛.研究人员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而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设计如下(﹡表示还没完成的实验步骤),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各组甲醛含量.
组别 | 培养环境 | 肝脏小块(数目相同) |
A组 | 含1.0mmol/L甲醛的培养液 | 有 |
B组 | 含1.0mmol/L甲醛的培养液 | ﹡ |
C组 | 不含甲醛的培养液 | ﹡ |
(1)表中,除A组外,还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组.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曲线).
(3)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甲醛可诱发染色体形态异常,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新培养的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淋巴细胞悬液3等份,备用.
②按上表分组要求,培养肝脏一段时间,然后取A,B,C三组的 , 分别加入到备用的甲、乙、丙三组淋巴细胞悬液中,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再分别取三组淋巴细胞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③实验结果:淋巴细胞染色体形态出现异常的是 , 而其他两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