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列图、表,回答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表甲所列条件进行了A、B、C、D四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乙。

实验组

A

B

C

D

培养液中葡萄糠质量分数/%

4.0

4.0

0.8

0.8

培养液体积/mL

200

800

200

800

①乙中曲线①、②分别是甲中_______组的结果。和A组相比,B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②该同学在某一时刻提取部分样液,并将样液稀释5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细胞分布如图丙,则此时该样液的细胞密度_________个/mL。

(2)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代表能量流经某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单位为J/(cm2a)。

①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示的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图中所含的食物链:____________。据图中数据分析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______J/(cm2a)。

③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其恢复力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

【答案】 B、A 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7.5×106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乙→丙→丁 400 次生演替 降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1)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2)题综合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能量流动、群落的演替等知识的理解能力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据此结合题意,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B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大于C、D组,为酵母菌提供的营养物质多,因此A、B组酵母菌的细胞密度的最大值应高于C、D组;A、C组培养液体积小于和B、D组,瓶内氧气多,酵母菌有氧呼吸旺盛,生长繁殖快,达到最大数量的时间短。综上所述,乙中曲线①、②、③、④分别是表中B、A、D、C组的结果;和A组相比,B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②根据五点取样法,丙图的四个角的方格和中间的方格中的酵母菌数目为5、6、7、6、6,因此平均值为6个,这25个方格中的酵母菌总数为6×25=150个,每个中方格的体积为1×1×0.1=0.1mm31×10-4mL;由于计数之前将样液稀释5倍,则每毫升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为150×5÷(1×10-47.5×106个/mL。

(2) ①依据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中的箭头指向可推知:甲为大气中的CO2乙为生产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戊为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甲。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流动数值,所以图示的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②结合对①的分析可知: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乙→丙→丁。图中丙的[B]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50+30=80J/(cm2a),因此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80÷20%400J/(cm2a)。

③此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以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此过程中,因营养结构趋于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所以其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