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内物质的转变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产生的ATP最多,过程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ATP

B.进行过程的CO2只来自大气, 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液泡中

C.进行过程时需有水参与,产生少量ATP

D.给植物浇H218O,根细胞会产生C18O2过程不会产生H218O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②是暗反应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A、④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的ATP最多,①过程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一部分储存在ATP,一部分储存在NADPH,故A错误;

B、②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的CO2来自大气和自身细胞呼吸产生,产生的C6H12O6存在于叶绿体,故B错误;

C、③过程为有氧呼吸一、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产生少量ATP,故C正确;

D、给植物浇H218O,参加根细胞的细胞呼吸产生C18O2,参加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18O218O2再参加有氧呼吸产生H218O,故D错误。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玉米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玉米子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植株A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

为了确定植株A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未分离。

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植株B能产生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2)已知玉米的黄粒对紫粒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择纯种紫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植株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及测交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杂交方式

黄粒抗病

紫粒抗病

黄粒不抗病

紫粒不抗病

自交(后代)

898

305

138

65

测交(后代)

210

207

139

131

上述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黄粒抗病、紫粒不抗病植株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明显偏离正常值。

【题目】科研人员以蚕豆为实验材料研究甲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处理蚕豆,一段时间后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植株上典型叶片的大小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________的甲醇可促进蚕豆叶片生长,因此选取此浓度甲醇进行系列实验。

2)研究发现,喷施甲醇能够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且气孔开放程度显著增大,推测甲醇处理增加了_______量,使_________中进行的暗反应的速率提高。

3)为深入研究甲醇促进气孔开放的作用机理,研究者提取甲醇处理前与处理2h6 h后叶片细胞中的蛋白,用__________方法特异性检测F蛋白(一种调节气孔的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说明,甲醇处理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有研究表明F蛋白可与细胞膜上H+-ATP酶(可转运H+)结合。研究者制备了膜上含H+-ATP酶的细胞膜小囊泡,并在小囊泡内加入特定荧光染料,质子与荧光染料结合可引起荧光猝灭。在含有上述小囊泡的体系中加入ATPH+,测定小囊泡内特定荧光的吸光值,得到图3所示结果。

①体系中加入ATP的作用是______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甲醇处理6h组吸光值比未处理组降低了约_____倍。

5)综合(3)、(4)研究结果,推测甲醇处理_______,从而改变保卫细胞的渗透压,导致气孔开放程度增大。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