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研究人员将密闭在锥形瓶中的某绿色植株的整个装置置于室外,如图甲所示,从凌晨0时开始,连续24 h(假设白天天气晴好)测定锥形瓶内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较A点之前更为平缓,与此有关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
(2)C点时,植物叶肉细胞能合成ATP的场所是____。
(3)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时间点对应图乙中的 ____填字母)点。
(4)图中植株经过一昼夜,其体内有机物含量 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不考虑无氧呼吸和其他物质代谢)
(5)若实验中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会使实验数据不够准确,如何排除这一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____。
【答案】 温度降低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C、F 不变 经过一昼夜后,锥形瓶中O2浓度不变,有机物净积累量为0 将土壤灭菌(或将土壤换成无菌的完全培养液,或设置不栽种植物的对照组排除微生物的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装置图甲,分析测得的锥形瓶内氧气含量变化曲线。B点之前,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其中AB段氧气消耗速度减慢,最可能的原因是环境温度下降,呼吸速率降低。在BC段内,由于有较弱的光照,此时植物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锥形瓶内氧气进一步减少;而在CF段内,由于光照逐渐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增大,且大于呼吸速率,所以瓶内氧气含量增加;由此推知植物在C点时,正好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之点。同理,F点之后,光照逐渐减弱,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说明在F点时,也是植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之点。
(1) 曲线AB段较A点之前更为平缓,原因是此时温度较低,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氧气消耗速率下降。
(2) C点时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植物叶肉细胞能合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时间点对应图乙中有两个,分别是C、F。
(4) 经过一昼夜,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不变,说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量和产生量正好持平,含量不变。
(5)可以在实验前将土壤灭菌,以避免实验中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实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