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甲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请回答:
(1)图甲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
(2)图甲中,图A与图D、E相比染色体数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
(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图B相比不同之处为________。
(4)图乙中表示DNA复制,数目加倍的是_____________段,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填字母)。
(5)图乙中表示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的是__________段,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填字母)。
【答案】CEDABF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报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OA C A~C D 、E
【解析】
分析图甲:A细胞处于后期;B细胞处于后末期;C细胞处于间期;D细胞处于中期;E细胞处于前期;F细胞处于末期。分析图乙:该图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中OA表示间期,之后分别表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由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分裂后末期,C细胞处于分裂间期,D细胞处于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分裂前期,F细胞处于分裂末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CEDABF。
(2)图甲中,图A与图E和图D相比染色体数增加,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进而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同之处具体表现为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4)图乙中能表示DNA复制,含量加倍的是图中OA段,即有丝分裂间期。 对应图甲中的C。(5)由于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后期时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并且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因此能表示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的是图乙中A~C段。对应图一中的D、E。
【题目】正常情况下,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在完成一次传递后,该种递质会立即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回突触前神经元。若在神经—肌肉接点处,肌肉持续性兴奋,在人类身上就会发生癫痫抽搐现象。科研人员利用小白鼠来研究人类癫痫抽搐的机理,若小白鼠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请据此回答:
(1)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具体是指在__________与肌肉接触处。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也是通过突触相联系的,此类突触又可以分为_____种类型。
(2)假设小白鼠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酶。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 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______,说明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的发生。
(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
组别 | 对小白鼠的处理 | 突触间隙Ca2+ 浓度相对值 | |
敲除Z基因 | 转入Z基因 | ||
Ⅰ组 | - | - | 2.27 |
Ⅱ组 | + | - | 1.89 |
Ⅲ组 | + | + | 2.25 |
注:“+”表示处理,“-”表示未处理。
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第2组的原因可能是:Z基因突变后,造成突触间隙Ca2+浓度降低,抑制Na+内流作用________(增强或减弱),使发生_______的阈值降低,因此神经一肌肉兴奋性增加,容易发生持续重复收缩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