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各种含C物质的变化过程,其中C2代表2个碳原子的化合物,C3代表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表示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也可能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B.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有[H]生成,也可能都无[H]生成

C.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有ATP生成,也可能都无ATP生成

D.图中图中C3是丙酮酸,X可能是CO2或酒精

【答案】C

【解析】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①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中,C3为丙酮酸,,该阶段有少量能量的产生;如果在有氧条件下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在复杂酶系统的催化下形成一个二碳化合物(C2),脱去一分子二氧化碳,并形成一个NADH,然后C2参与柠檬酸循环的过程;如果在无氧条件下,②过程发生在在细胞溶胶中,丙酮酸反应脱去二氧化碳,形成乙醛(C2),乙醛再被NADH还原为乙醇(酒精)。故图中C2在不同条件下代表的物质不同,则X在有氧条件下为二氧化碳,在无氧条件下为酒精。因此有氧条件下图中③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发生反应,在无氧条件下,图中③过程在细胞溶胶中继续反应。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②③过程可能都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也可能都发生在线粒体中,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发生在有氧条件下,图中②③过程都有[H]生成,若发生在无氧条件下,都无[H]生成,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发生在有氧条件下,图中③过程有ATP生成,但是②过程没有ATP的生成,若发生在无氧条件下,都无ATP生成,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图中C3是丙酮酸,X可能是CO2或酒精,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我国资源十分丰富,科学研究发现单纯使用槲皮素治疗癌症,虽有一定的疗效,但癌细胞的绝对数量仍在增加。若用于临床治疗,最好同时配合对细胞杀伤能力较强的化疗或放疗。现欲研究槲皮素浓度对X射线照射诱导的人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请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思路,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已知浓度的人宫颈癌细胞悬液,用完全培养基配制的浓度为6090120150μmol/L的槲皮素溶液,完全培养基,培养瓶,CO2培养箱等。

(说明:不考虑加入溶液对体积的影响,X射线处理10d后测平均致死剂量(医学上指可杀死63%细胞的照射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常用临床剂量下),两个指标的具体检测过程不作要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思路:

将已知浓度的人宫颈癌细胞悬液均分为5组,分别放入培养瓶中,编号为ABCDE

A组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____,依次在BE组中分别加入等量浓度为6090120150 μmol/L的槲皮素溶液;

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各组人宫颈癌细胞;

将各组培养瓶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10d后,测定各组平均致死剂量和细胞存活分数;

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2)实验结果:

组别

槲皮素浓度(μmol/L

平均致死照射剂量(GY

细胞存活分数(%

A

0

1 91

59 7

B

60

1 40

56 8

C

90

1 18

54 9

D

120

1 04

46 2

E

150

0 96

27 2

请用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与讨论:

其后的研究发现,若各组都没有用X射线照射,10d后各组癌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差别。但在更长一段时间后,各组的癌细胞绝对数量虽然仍在增加,但已经有了明显差别,槲皮素浓度越大的组,宫颈癌细胞数目越少。槲皮素抑制宫颈癌细胞数目增长的途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助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时,若1____________(大或中或小)方格内细胞数目多于300个或数不过来,可用稀释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

【题目】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夏季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秋季低温条件下,恢复育性可以自交产生籽粒)在农业上与正常水稻杂交,用于生产高产杂交水稻。

1)现有两个两用核不育系的水稻,其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分别为23.3℃和26℃。在制备高产水稻杂交种子时,由于大田中环境温度会有波动,应选用雄性不育起点温度为______℃的品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用AH(正常水稻)获得两用核不育系水稻A和持续培育高产水稻的方法是________。(用遗传图解表示并标明适用的温度条件)

3)在两用核不育系大田中偶然发现一株黄叶突变体X

①将突变体X与正常水稻H杂交,F2群体黄叶植株占1/4。由此推测,突变黄叶与正常绿叶这对相对性状是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

②为确定控制黄叶基因的位置,选用某条染色体上的两种分子标记(RM411WY146),分别对F2的绿色叶群体的10个单株(10G)和黄色叶群体10个单株(10Y)进行PCR,之后对所获得的DNA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可反映个体的基因型。M为标准样品,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每图的10G个体中的基因型为_______种,其中_______(填写“图1”或“图2”)的比例与理论比值略有不同,出现不同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每图中10Y的表现均一致,说明两个遗传标记与黄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4)与普通两用核不育系相比,利用此自然黄叶突变体培育出的黄叶两用核不育系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