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刺激坐骨神经,能引起腓肠肌收缩。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见下表),以保持标本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坐骨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

B.任氏液中的 Na+/K+浓度比与细胞外液中的 Na+/K+浓度比接近

C.将任氏液中的 K+浓度适当降低,可提高坐骨神经的兴奋性

D.适宜强度刺激坐骨神经后,可在肌膜上引起动作电位并传到肌纤维内部

【答案】C

【解析】

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少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A、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A正确;

B、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所以任氏液中的 Na+/K+浓度比与细胞外液中的 Na+/K+浓度比接近,B正确;

C、将任氏液中的 Na+浓度适当升高,可提高坐骨神经的兴奋性,C错误;

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适宜的刺激会引起坐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导肌纤维内部导致腓肠肌收缩,D正确;

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 回答以下有关于免疫、内环境稳态等问题:内环境稳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实现。下图中,甲图表示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具有极强的感染性);乙图表示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机制。

1)甲图所示过程主要体现的是_____免疫过程;图中细胞②的作用是通过_____产生,刺激相应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2)甲图中细胞④受到抗原刺激后其细胞周期会缩短,进一步分化为[]__细胞。由图乙可知,对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调节,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的_直接进行调节,还可通过有关__进行调节.免疫细胞能接受这二者的调控,是因为_。另一方面,免疫细胞通过在免疫反应时释放到内环境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也可调节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功能,此调节属于_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3)某病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偏低,当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无反应,表明病变的器官可能是_____

4)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体温维持在39℃,此时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是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外,人体还会出现心率加快的临床症状,调节此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 上。

5)某男子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痊愈后,他还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_____

【题目】检验饮用水的细菌、病毒的含量是有效监控部分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请回答下列与检验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用涂布器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如图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图_____不是由该方法得到的。

2)现有一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L转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至103稀释度.各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

3)有三种材料或用具需要清毒或灭菌:(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其中需要消毒的是_____(填序号),需要灭菌的是_____(填序号)。

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

成分

含量

蛋白胨、牛肉膏

10.0g

乳糖

5.0g

蔗糖

5.0g

K2HPO4

2.0g

显色剂

0.2g

琼脂

12.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培养基(选择、鉴别)。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_____

4)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______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 D.制作腐乳

兔子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褐色等,控制毛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 b3)、褐色(b4)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1)已知b1b2b3b4之间具有不循环但有一定次序的完全显隐性关系 (即如果b1b2显性、b2b3显性,则b1b3显性).为探究b1b2b3b4之间的显性关系,有人做了以下杂交实验(子代数量足够多,雌雄都有):

甲:纯种青毛兔×纯种白毛兔→F1为青毛兔;

乙:纯种黑毛兔×纯种褐毛兔→F1为黑毛兔;

丙:F1青毛兔×F1黑毛兔。

请推测杂交组合丙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结合甲、乙的子代情况,对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作出相应的推断:

若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则b1b2b3b4显性,b1b2b3显性,b1b2显性(可表示为b1b2b3b4,回答以下问题时,用此形式表示)

若青毛:黑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

若黑毛:青毛:白毛大致等于211,则b1b2b3b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

2)假设b1b2b3b4,若一只灰色雄兔与群体中毛色不同但数量相同的纯种雌兔交配,子代中灰毛兔占50%,青毛兔、白毛兔、黑毛兔和褐毛兔各占12.5% 该灰毛雄兔的基因型是_____。若让子代中的青毛兔与白毛兔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

【题目】美国西部某山林生活着不少彩蝶,分别集中分布于该山林的甲、乙、丙三个区域。从琥珀类“化石”分析来看,距今1000年前的ABC三个品种的彩蝶形状差异很大;距今500年前,在乙、丙两区之间曾出现过一条宽阔的大河.如今大河早就干涸,该地区依然保留AB两种彩蝶,C种彩蝶已经绝迹,出现的是D种彩蝶,且甲、乙两区结合处的AB彩蝶依然能互相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乙、丙地区结合处的BD彩蝶能杂交,但雌蝶所产受精卵不能发育变成成虫。

1)甲地区的全部A彩蝶称为_____

2)近20年,三种彩蝶中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是_____(填编号)彩蝶。

3)调查甲区A蝶的数量,调查人员将甲区的山林划成20个大小面积相等的小区,选择其中一个小区统计:用100个捕蝶网诱捕,一天捕获68A蝶,对捕获的A蝶的翅进行标记后放飞,隔天后再用100个捕蝶网诱捕,捕捉到50A蝶,其中有标记的蝶占20%,则整个甲区共有A蝶约_____只。

4)请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丙区D蝶出现的机制:_____

20年,林地的降水量显著减少,气温上升,研究人员对乙区、丙区的BD蝶的数量与蝶的翅色(Tt)、翅形基因(Hh)频率的研究数据如下表:

B

D

数量

T

H

数量

T

H

1990

4000

26%

66%

2800

39%

59%

1993

3950

26%

63%

3000

40%

60%

1996

3200

25%

48%

2700

38%

57%

1999

2100

27%

32%

2900

42%

61%

51996年时,基因型为TTB蝶数量为_____

6)影响B蝶数量减少的基因可能是_____

7)已知BD蝶个体基因数几乎相同。1999年时,B蝶比D蝶的基因库_____(填“大”或“小”或“相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