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甲图表示处于某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丙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的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所示细胞中染色体与DNA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应于乙图的____段,对应于丙图的____

2)乙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甲图中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DNA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应于乙图中的____段。

【答案】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相互分离的染色体移向两极 DE A DNA分子复制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 BC

【解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G1期主要是合成复制所需的蛋白质及核糖体在增生;S期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形成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G2期主要是细胞分裂期有关酶与纺锤丝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分为前、中、后、末,前期: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着丝粒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1)甲图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相互分离的染色体移向两极。甲图所示细胞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为1,对应于乙图的DE段,对应于丙图的A(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均为8)。

2)乙图中AB段是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CD段染色单体消失,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形成的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3)甲图中所示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排列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此时,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染色体与DNA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应于乙图中的BC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1①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

2)已知过程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致敏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而不能发生过程的细胞是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

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 DNA 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

6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2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I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 探针。

7)图3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 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_条荧光标记的 DNA 片段。

8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 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 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_个荧光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_____个荧光点。

9)图4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精原细胞(基因型为DdEE)的基因DdE,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