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果蝇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请回答下列以果蝇为材料开展研究的相关问题。
(1)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用果蝇进行实验,通过________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某研究者在一个灰身果蝇纯系中发现几只黑身雌、雄果蝇。
①让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发现无论________,F1果蝇均表现为灰身,再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中灰身与黑身分离比为3∶1,由此判断黑身是________染色体上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结果。
②黑身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黑身果蝇体内存在有三个突变基因,都有可能与黑身的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及控制的蛋白质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 Ⅰ | Ⅱ | Ⅲ |
碱基变化 | C→CG | C→T | CTT→C |
蛋白质 | 与正常蛋白质分 子结构无差异 | 与正常蛋白质有一 个氨基酸不同 | 与正常蛋白质相比, 长度明显变短 |
由上表推测,黑身果蝇的突变应属于表中的________类型。
(3)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Ⅱ、Ⅲ、Ⅳ。灰身果蝇甲品系的4种突变性状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如图所示,并且突变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果蝇甲品系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果蝇的成活率为________
②若将一只纯种黑身果蝇与甲品系中某灰身果蝇进行杂交,发现子代中灰身和黑身个体的比例为1∶1,则说明亲本灰身果蝇除了含有一个灰身基因以外,同时还携带一个黑身基因或________。若子代果蝇中所有正常刚毛、钝圆平衡棒的个体都是黑身,所有短刚毛、正常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灰身,则控制上述体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号染色体上。子代中正常翅脉、卷曲翅、黑身∶正常翅脉、卷曲翅、灰身∶多翅脉、正常翅型、黑身∶多翅脉、正常翅型、灰身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假说——演绎 正交和反交(黑身果蝇做父本或母本) 常 Ⅱ或Ⅲ 1/4 对黑身基因隐性的基因(失活的灰身基因、灰身基因缺失等) Ⅲ 1∶1∶1∶1
【解析】
未知显隐性时判断基因的位置可以采用正反交的方法,若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即为伴性遗传。
(1)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①黑身果蝇和灰身果蝇杂交,未知显隐性,可以采用正反交,F1若全是灰身,说明灰身是显性,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黑身是常染色体上单基因隐性突变的结果。
②基因突变导致出现了黑身,说明表现型发生了改变,突变Ⅰ蛋白质未发生改变,说明性状不变,突变Ⅱ、Ⅲ表达的蛋白质与正常蛋白质均有区别,说明性状会发生改变,故黑身对应的变异可能是突变Ⅱ或Ⅲ。
(3)①甲品系含有4种显性突变基因,且控制翅形和翅脉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刚毛和平衡棒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突变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甲品系内的雌雄交配的后代全部是杂合子(AaCcSsTt),AaCc占1/2,SsTt占1/2,故存活个体即AaCcSsTt占1/2*1/2=1/4。
②设控制黑身的基因是d,控制灰身的基因是D,黑身果蝇的基因型为dd,甲品系内的某灰身果蝇与黑身杂交后代,若比例为:灰身:黑身=1:1,说明该灰身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可能是Dd,或者Dd-(d-相对d是隐性)。设该果蝇的基因型为Dd,若只考虑刚毛和平衡翅,则该灰身果蝇的基因型为:DdSsTt,若控制身体颜色的基因不位于Ⅲ号染色体上,则该灰身果蝇可以产生4种配子,与黑身果蝇杂交的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而题目中显示子代果蝇中所有正常刚毛、钝圆平衡棒的个体都是黑身,所有短刚毛、正常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灰身,说明控制身体颜色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DSt在一条染色体上,dsT在一条染色体上,结合Ⅱ号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该灰身果蝇共可以产生4种配子,即AcDSt:AcdsT:aCDSt:aCdsT=1:1:1:1,故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正常翅脉、卷曲翅、黑身∶正常翅脉、卷曲翅、灰身∶多翅脉、正常翅型、黑身∶多翅脉、正常翅型、灰身=1:1:1:1。
【题目】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特征有关的问题。
Ⅰ.(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每平方米N1、N2、N3、N4、N5(株),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株/m2。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下表所示。
等级 | 高度(cm) | 数量(株) |
a级 | h≤10 | 120 |
b级 | 10<h≤30 | 62 |
c级 | 30<h≤100 | 32 |
d级 | 100<h≤300 | 16 |
e级 | h>300 | 6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
Ⅱ.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下图A、B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4)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