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 )
A、着丝点分裂,两个染色单体分离 |
B、四分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 |
C、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
D、纺缍丝收缩,染色体向两极移动 |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特点: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 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 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解答:
解:A、着丝点分裂,两个染色单体分离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A错误;
B、四分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特点,B错误;
C、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C正确;
D、纺缍丝收缩,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D错误.
故选:C.
B、四分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特点,B错误;
C、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是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C正确;
D、纺缍丝收缩,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分裂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表是一个生物学习小组“探究某草地土壤不同面积的样地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结果:
如果我们要“探究该草地土壤中不同时间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取样和采集小动物所选择的样地面积最好是( )
样地边长(m) | 0.2 | 0.4 | 0.6 | 0.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物种数目(个) | 2 | 5 | 8 | 11 | 12 | 11 | 12 | 12 | 11 | 11 |
A、0.2×0.2m2 |
B、0.8×0.8 m2 |
C、1.0×1.0 m2 |
D、2.0×2.0 m2 |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是( )
A、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
B、以人工诱导法使两个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 |
C、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融合的原生质体得到杂种植株 |
D、通过以上三者来完成 |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细胞分裂发生影响的顺序是( )
A、先是赤霉素,然后是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
B、先是细胞分裂素,然后是生长素,赤霉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
C、先是生长素,然后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
D、先是赤霉素,然后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在细胞分裂晚期才起作用 |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5)值)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 |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①③⑤ |
符合“有甲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不一定有甲”,其中的甲可代表( )
A、细胞壁 | B、高尔基体 |
C、叶绿体 | D、中心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