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显示的是受刺激部位的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图中A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称____________,刺激发生点是____________点对应的时刻,C点时钠离子的跨膜方式为____________。若增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则D点会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请在图2中正确表示突触后膜接受该神经递质后的膜电位表现。____________。
(3)医学上常用一些药物来影响神经冲动在突触中的传递,从而造成神经冲动传递功能的改变。从理论上讲,药物可能让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的原因有____________(写出2种可能)。
【答案】静息电位 B 协助扩散 左上 回收相关神经递质的载体结构被破坏、相关酶(分解神经递质)的结构被破坏、药物分子与相关神经递质(兴奋型)分子结构相似
【解析】
分析题图1:膜内钠离子浓度不变的过程说明AB段为静息电位;膜内钠离子浓度增大即钠离子内流,说明BD段(经过C点)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膜内钠离子浓度开始下降,说明DE段表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分析题图2:突触结构有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图中表现出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移到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形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若释放的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反之,若释放的是抑制型神经递质,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会产生兴奋而表现出抑制。
(1)图乙曲线的纵坐标是膜内钠离子的浓度,A点时膜内钠离子浓度保持在一定数值而不变,此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称静息电位,B点开始膜内钠离子浓度升高,说明钠离子开始进入细胞,即B点对应的时刻是刺激发生点(动作电位开始形成),C点时膜内钠离子浓度继续升高,动作电位形成时钠离子内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若增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对静息电位无明显影响,而神经受外界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的速度加快,动作电位形成时所需时间缩短,动作电位(峰值)也增大,所以增加溶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图1中的D点会向左上移。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抑制,则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所以图2中表示突触后膜接受该递质后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见参考答案的图示)。
(3)医学上的一些药物会影响神经冲动在突触中的传递,从而造成神经冲动传递功能的改变,从理论上讲,若使用的药物造成回收相关递质的载体结构被破坏,或相关酶(分解递质)的结构被破坏,或药物分子与相关递质(兴奋型)分子结构相似等均能让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题目】I、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尿素只有通过土壤中某些细菌分解为氨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
KH2PO4 | Na2HPO4 | MgSO47H2O | 蛋白胨 | 葡萄糖 | 尿素 | 琼脂 |
1.4g | 2.1g | 0.2g | 1.0g | 10.0g | 1.0g | 15.0g |
(1)根锯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_____(能/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选择出只分解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2)要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宜采用__________法接种。
(3)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
(4)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至②所获取的抗体1 称为___________,其中过程①是指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__技术。
(2)④过程需要__________酶,⑤过程则需要的工具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
(3)②处需要筛选,其培养基称为_____________ (液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4)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__________菌,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_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