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某山区,伴随人口的增长,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其直接后果不包括( )
A.自然灾害增多B.土地退化
C.土壤侵蚀D.臭氧层破坏
【答案】D
【解析】
1、臭氧层破坏:
(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
(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
(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2、土地荒漠化:
(1)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减少、原始森林被破坏。
(2)后果:沙尘暴遮天盖日,毁坏力极强。
(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会造成引起土地退化、土壤侵蚀、自然灾害增多,但不会直接引起臭氧层破坏,冰箱制冷剂氟里昂等排放到空气中,能破坏臭氧层,引起臭氧层空洞,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题目】因含N、P元素的污水随意排放,导致某淡水湖泊曾连续多年蓝细菌大爆发,引发“水华”现象。为防治“水华”,沿岸城市向该湖泊引入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并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滤食性鱼类,对该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一个正常的湖泊群落自上而下一般可以分__________层,湖泊中的蓝细菌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层。
(2)湖泊中不同种类生物的__________大小是决定该生物是否防治的重要依据。该湖泊水域在治理后位于水体下层的生产者光合效率明显高于治理前,其原因是__________。引入后的滤食性鱼类在该湖泊中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__增长。
(3)投放鱼苗3年后,以下几种生物所含能量统计结果如下表:
生物种类 | 藻类 | 浮游动物 | 滤食性鱼类 |
能量(cal·cm-2·a-1) | 210.0 | 18.0 | 4.5 |
已知滤食性鱼类的食物有60%来自于藻类,40%来自于浮游动物,藻类→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藻类到滤食性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题目】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材料选择错误的是( )
序号 | 实验名称 | 实验材料 |
A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 梨 |
B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菠菜叶 |
C |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 醇母菌 |
D | 观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製 | 紫色洋葱鱗片叶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