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野生川贝母是一类珍贵的药用植物,多生长在高海拔的林间灌丛,自然生境恶劣。研究人员采用人工遮荫的方法模拟高原群落灌丛下的遮荫度,研究遮荫和全光对川贝母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人工引种提供理论支持。
(1)研究人员对遮荫和全光条件下川贝母光合速率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图:
①光照强度为a时,川贝母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②结果显示,___________条件更适于川贝母的人工引种,原因是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了川贝母叶片光合作用的相关参数。结果如下表:
参数 | 遮荫 | 全光 |
能量捕获效率(F'v/F'm) | 0.563 | 0.491 |
气孔导度(molH20·m-2·s-1) | 0.456 | 0.201 |
胞间C02浓度(μmolC02molair) | 261 | 210 |
①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实验处理需重复20次,取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分析。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遮荫条件下川贝母叶肉细胞中___________的能量捕获效率更高,有利于提高________生成的速率,进而提高暗反应_________的速率。同时,遮荫条件下_________更高,有利于提高川贝母叶肉细胞_________中CO2的固定速率。
【答案】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遮荫 遮荫条件下川贝母光合速率更高,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平均值 (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 [H]、ATP C3的还原 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 叶绿体基质
【解析】
1、叶肉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分析曲线可知,遮阴后,川贝母光合速率更高,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3、分析表格:遮荫条件下川贝母叶肉细胞的能量捕获效率更高,同时,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更高。
(1)分析图解可知,光照强度为a时,川贝母叶肉细胞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分析曲线可知,遮阴后,川贝母光合速率更高,更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因此遮荫条件更适于川贝母的人工引种。
(3)①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组实验处理需重复20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
②光合作用过程中捕获光能的物质是色素分子。由表中数据可知,遮荫条件下川贝母叶肉细胞中(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的能量捕获效率更高,有利于提高光反应[H]和ATP的生成的速率,进而提高暗反应C3的还原速率。同时,遮荫条件下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有利于提高川贝母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中CO2的固定速率。
【题目】某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红色和粉红色四种花色,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卵圆形两种。为探究该植物花色、果实形状的遗传方式,分别进行两组实验。
实验一:用纯合三角形果实与纯合卵圆形果实杂交,统计如下:
亲本 | F1 | F2 |
三角形果实 | 三角形果实 | 三角形果实(301株) |
卵圆形果实 | 卵圆形果实(20株) |
实验二:已知该植物花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开红花,然后让F1自交得到F2。
(1)该植物花色遗传、果实形状遗传分别遵循____、____(填“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或“伴性遗传”)
(2)“实验一”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果实的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植株中的比例为____,
(3)针对实验二思考:
①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
②F2中白花∶紫花∶红花∶粉红花为____,其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____。
【题目】研究人员在家蚕中发现一种新的体态类型——短体蚕,用这种家蚕与正常体形家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 F1 | |
短体蚕 | 正常蚕 | |
实验一:短体蚕×正常蚕 | 788 | 810 |
实验二:短体蚕×短体蚕 | 1530 | 790 |
A.可以通过连续自交多代的方式获得纯种短体蚕
B.短体蚕自交后代出现正常蚕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实验一F1个体随机交配,F2中短体蚕:正常蚕=2:3
D.实验二F1的正常蚕与短体蚕杂交,可检测正常蚕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