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Ⅰ、下图是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抑制机理示意图:
(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图甲中有__________个突触,在③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_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2)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的膜内电位变化图。“①”位置处的膜内外电位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③”时,细胞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性高低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离子)进出膜的量。
Ⅱ、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3)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_________上的GABA受体结合,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使___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该过程体现出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和_________功能。
(4)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__________,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答案】反射 2 突触后膜 外正内负 K+ Na+ 突触后膜 阴 信息交流 GABA受体
【解析】
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突触小体与神经元的胞体或者是树突接触形成突触。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氨基丁酸的作用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进而控制疼痛。
(1)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突触小体与神经元的胞体或者是树突接触形成突触,图甲中有2个突触;③表示突触间隙,④表示突触后膜,在突触间隙给予药物,对神经递质的产生没有影响,但是兴奋的传递被阻断了,药物影响的是突触后膜的作用。
(2)受到刺激以后,膜电位由静息状态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K离子外流使膜外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侧较多负离子,造成膜两侧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这样的电位差能阻止K离子进一步外流,离子的移动就达到动态平衡.兴奋性的高低由钠离子的进出细胞的浓度决定。
(3)由于氨基丁酸的作用是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进而控制疼痛,因此,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的透性发生改变,阴离子(如CL-)内流,使突触后膜上的内负外正电位加强,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该过程中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4)分析题图可知,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氨基丁酸的受体,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题目】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酶a切割,把得到的产物用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酶切割产物 (bp) | b酶切割产物 (bp) |
2100;1400; 1000;500 | 1900;200;800;600; 1000;300;200 |
A.在该DNA分子中,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有3个和3个
B.a酶与b酶切出的粘性末端能相互连接
C.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都是磷酸二酯键
D.用a酶切割与线性DNA相同碱基序列的质粒,得到4种切割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