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通过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位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定向插入

B. 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苷酸、解旋酶、Taq酶等

C. 第3轮PCR,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D. 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2

【答案】AC

【解析】

根据图中可得,由于引物的一个碱基在不影响与模板链整体配对的前提下不与目的基因配对,再利用PCR技术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定点诱变。其技术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可以配合载体的限制酶识别位点,帮助目的基因定向定点插入质粒连接,A选项正确;PCR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引物、4种游离的核苷酸、Taq酶,不需要解旋酶,直接利用高温解旋,B选项错误;第3PCR中,物质是引物2以引物1拓展得到的DNA链为模板进行复制得到的,故引物1能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C选项正确;第3轮PCR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只有一条,D选项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南通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较的实验,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请回答:

(实验材料)阳生植物:美洲合欢、月季;阴生植物:喜荫花、沿阶草。

(叶绿素含量测定原理)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不同(如图1),叶绿素a、叶绿素b在红光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是665nm、649nm。

(主要实验步骤及结果)

步骤1取四种材料的新鲜叶片、剪碎(避开主叶脉),各取O.lg碎叶片分别置于4支20mL的比色管中,加入15mL萃取液(丙酮酒精=1:1),避光浸泡24h,获得色素提取液。

步骤2用分光光度计在665nm和649nm波长下分别测定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值,并根据吸光值计算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2。

(1)步骤1中,萃取液的作用是____;“避光”的原因是____;浸泡足够长时间(24h)的目的是____

(2)据图1可知,叶绿素a、叶绿素b在蓝紫光区的最大吸收峰值比红光区高,但不选择蓝紫光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测定色素吸光值.其原因是____

(3)据实验结果可知,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较____,结合图1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

(4)若对月季进行适当遮光处理,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会____,以适应弱光环境。

(5)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时,采用“剪碎→研磨→过滤”的方法获取色素提取液,会导致色素提取不充分,其原因是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