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D

B.若是线粒体膜,b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

Cad表示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蛋白质和各种无机盐离子都以该种方式出入细胞

D.若是肝细胞膜,饥饿状态下,C代表的激素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物质F应是葡萄糖

【答案】C

【解析】据题图可知,A为载体蛋白、B为磷脂双分子层、C为被转运的某种物质、D为糖蛋白、E为底物、F为产物;a代表主动运输(进细胞)b代表自由扩散(进细胞)c代表自由扩散(出细胞)d代表主动运输(出细胞)。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较正常细胞少,A正确。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O2产生CO2b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B正确。蛋白质分子以胞吞、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若是肝细胞膜,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增多,此时E为肝糖原,F为葡萄糖,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rg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

影印培养法的实验原理是: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细菌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培养基上。

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具体方法是:

①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的平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

③把平板2上与平板3上菌落相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④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仅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则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结构上,在基因工程中,该结构常作_____________

(3)3号、7号、11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