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引起的,人类也会因猎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就目前而言,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要研制狂犬疫苗,必须知道狂犬病毒的大分子组成,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1)实验原理:RNA溶液遇吡罗红染液显红色.还需要补充的三个实验原理是:①DNA溶液遇甲基绿染液显绿色.;②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③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
(2)实验步骤:
①用四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编号为A、B、C、D;
②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甲基绿染液;
③向B试管中滴加适量吡罗红染液;
④向C试管中滴加适量双缩脲试剂,震荡摇匀.
⑤向D试管中先加入适量酶溶液,震荡,静置适当时间.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
(3)完善下列表格
试管 | A | B | C | D |
试剂 | 甲基绿染液 | 吡罗红染液 | 双缩脲试剂 | 斐林试剂 |
现象 | 不变色 | 红色 | 紫色 | 无砖红色沉淀 |
结果 | 不存在DNA | 存在RNA | 存在蛋白质 | 不存在糖 |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 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要知道狂犬病毒的大分子组成,而大分子物质包括蛋白质、DNA、RNA、多糖等,其中多糖可以被水解成还原糖,因此实验原理:RNA溶液遇吡罗红染液显红色;DNA溶液遇甲基绿染液显绿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
(2)根据(1)中的实验原理,A试管中加入适量甲基绿染液;B试管中滴加适量吡罗红染液;C试管中滴加适量双缩脲试剂,震荡摇匀;D试管中先加入适量酶溶液,将多糖水解成单糖,再向试管中加入适量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
(3)根据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原理可完成下表:
试管 | A | B | C | D |
试剂 | 甲基绿染液 | 吡罗红染液 | 双缩脲试剂 | 斐林试剂 |
现象 | 不变色 | 红色 | 紫色 | 无砖红色沉淀 |
结果 | 不存在DNA | 存在RNA | 存在蛋白质 | 不存在糖 |
(1)①DNA溶液遇甲基绿染液显绿色.
②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③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
(2)④滴加适量双缩脲试剂,震荡摇匀
⑤斐林试剂
(3)
试管 | A | B | C | D |
试剂 | 甲基绿染液 | 吡罗红染液 | 双缩脲试剂 | 斐林试剂 |
现象 | 不变色 | 红色 | 紫色 | 无砖红色沉淀 |
结果 | 不存在DNA | 存在RNA | 存在蛋白质 | 不存在糖 |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如图为一个正在分裂的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此图所表示时期为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 | |
B. | 此时期的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数之比为1:1 | |
C. | 用显微镜观察此细胞可以看见细胞膜、染色体、赤道板等细胞结构 | |
D. | 如无异常情况,此细胞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 |
B. | 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
C. |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
D. | 样方法计数时只需统计样方方格内数 |
13.将大白鼠从0℃移到25℃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 | 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不变 | B. | 耗氧量减少,体内酶活性升高 | ||
C. | 耗氧量增加,体内酶活性不变 | D. | 耗氧量增加,体内酶活性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