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请回答问题:
(1)该放牧草地中,蝗虫属于第_____营养级。
(2)放置石头,引起群落的_____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引起群落发生_____演替。
(3)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蜥蜴个体数越少,原因是_______。
(4)与距离石头10m相比,在距离石头5m范围内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较多,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二 水平 次生 距石头越远,蜥蜴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大 距石头越近,蜥蜴数量较多,捕食蝗虫多,被蝗虫摄食的牧草少,流向牛羊等的能量较多
【解析】
由曲线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蝗虫数量越多,非牧草植物减少,牧草植物大量减少,蜥蜴个体数减少。该牧草地的生物间可以构成的食物链为牧草→蝗虫→蜥蜴。
(1)该放牧草地中,食物链为牧草→蝗虫→蜥蜴,蝗虫属于第二营养级;
(2)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因而石头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该区域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3)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其个体数越少;
(4)据图可知:距石头越近,蜥蜴数量较多,捕食蝗虫多,被蝗虫摄食的牧草少,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牛羊等)的能量较多。
【题目】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引发人体免疫功能异常甚至导致鼻咽癌和白血病。室内栽培观赏植物常春藤能够利用甲醛,清除甲醛污染。研究发现外源甲醛可以作为碳源被整合进入常春藤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RU5P和HU6P是中间产物)。
图1
(1)图1中循环①的名称是_____,该循环中物质变化的意义是_____。
(2)追踪并探明循环②甲醛的碳同化路径,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常春藤细胞同化 HCHO的场所是_____。
甲醛在被常春藤吸收利用的同时,也会对常春藤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下列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生长情况的实验。如表是常春藤在不同浓度甲醛下测得可溶性糖的含量。甲醛脱氢酶(FALDH)是甲醛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图2表示不同甲醛浓度下,该酶的活性相对值。图3是不同甲醛浓度下气孔导度(气孔的开放程度)的相对值。
不同甲醛浓度下常春藤可溶性糖含量
组别 | 样品 | 0 天 | 第 1 天 | 第 2 天 | 第 3 天 | 第 4 天 |
① | 1 个单位甲醛浓度 | 2271 | 2658 | 2811 | 3271 | 3425 |
② | 2 个单位甲醛浓度 | 2271 | 2415 | 2936 | 2789 | 1840 |
③ | 水处理 | 2271 | 2529 |
(3)表中的对照组是_____(①/②/③)
(4)常春藤在甲醛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的生理意义是_____。
(
A.甲醛代谢过程中能产生CO2用于光合作用
B.气孔导度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
C.1个单位甲醛浓度使FALDH的活性增强
D.可溶性糖增加引起气孔导度下降
(6)综合分析表、图2和图3的信息,在甲醛胁迫下,常春藤的抗逆途径有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