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SARS病毒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

【答案】错误
【解析】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利用寄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物质合成场所,能进行增殖来繁衍后代,具有生命特征,所以病毒属于生物。故上述说法错误。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的相关知识,掌握最先发现细胞的科学家:1665 英国人虎克,也是细胞的命名者;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活细胞;19世纪30年代后期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下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其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0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

(1)图甲中仅给植物提供H218O,正常生长一段时间,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具体部位字母及名称是[ ]_________,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

(3)图丙中__________(填“A点”“B点”或“C点”)所处的生理状态与图乙中叶肉细胞所处状态相同。

(4)图丙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若提高温度,曲线的变化是__________。(选填“上移” “下移” “不动”或“无法确定”)

(5)丁图中24小时内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__________

(6)丁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02净释放量为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02总量是______mg,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光合作用每小时利用C02的量是____mg。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02释放量为__________mg。

(7)丁图中,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02浓度,B点将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施用农家肥的方法增加C02的浓度,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杂交子代在生长、成活、繁殖能力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研究者以两性花植物一大豆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其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1)以甲、乙两品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F1,分别测定亲代和F1代茎粗、一株粒重、脂肪、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如下表1。

表1:亲代及F1代相关数据

指标

品系

甲♂×乙♀

F1

甲♀×乙♂

F1

茎粗(mm)

7.9

7.4

12.5

13.5

一株粒重(g)

19.1

13.4

50.2

58.4

脂肪(%)

19.4

21.9

20.6

20.8

蛋白质(%)

36.5

34.5

36.8

37.0

结果表明,杂交子代F1___________等方面表现出了杂种优势。相同两种品系的大豆正反交所得子代相关性状不一致,推测可能与___________中的遗传物质调控有关。

(2)进一步研究大豆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发现在大豆基因组DNA上存在着很多的 5′-CCGG-3′位点,其中的胞嘧啶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发生甲基化后转变成5-甲基胞嘧啶。细胞中存在两种甲基化模式,如下图所示。

大豆某些基因启动子上存在的5′-CCGG-3′位点被甲基化,会引起基因与___________酶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通过影响转录过程而影响生物的___________(填“基因型”或“性状”),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

(3)基因甲基化模式可采用限制酶切割和电泳技术检测。限制酶HpaⅡ和MspⅠ作用特性如下表2。

表2: HpaⅡ和MspⅠ的作用特性

5′-CCGG-3′甲基化糢式

HpaⅡ

MspⅠ

未甲基化

+

+

半甲基化

+

-

全甲基化

-

+

备注:(“+”能切割 “-”不能切割)

①相同序列的DNA同一位点经过HpaⅡ和MspⅠ两种酶的识别切割,切割出的片段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或“不一定相同”)。通过比较两种酶对DNA的切割结果进而可以初步判断______________

②用两种酶分别对甲、乙两亲本及F1代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设计特定的___________,利用PCR技术对酶切产物进行扩增,分析扩增产物特异性条带,统计5′-CCGG-3′位点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如下表3。

表3:亲代及F1代5′-CCGG-3′位点的甲基化统计结果

品系

总甲基化位点数(%)

半甲基化位点数(%)

全甲基化位点数(%)

769(56.92%)

330(24.43%)

439(32.49%)

722(58.89%)

281(22.92%)

441(35.97%)

甲♂×乙♀

F1

603(48.86%)

255(20.66%)

348(28.20%)

甲♀×乙♂

F1

611(48.23%)

264(20.84%)

347(27.39%)

表3中所列数据说明正反交的杂种F1代均出现了___________的现象,从而使相关基因的活性________,使F1出现杂种优势。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