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研究人员用克隆猕猴创建糖尿病模型,以探索该病的治疗方法。实验过程如下:将9只健康的克隆猕猴进行适应性饲喂2周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请回答问题:

(1)链脲佐菌素为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作用,其副作用为破坏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细胞导致动物患上糖尿病。

(2)血液中C一肽含量变化是诊断糖尿病型的重要依据。该分子的前体蛋白在细胞的__________合成,以__________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3)该实验中对照组是__________。实验中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为追踪干细胞成活、分化等情况,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方法:选用正常雄性猕猴作供体,将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干细胞中的__________作为追踪的标记物。

(4)注射后第1、6周空腹采血,收集A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经防腐处理后取尿样2毫升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后试管中不出现颜色反应,说明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答案】 胰岛B 核糖体 胞吐 乙组和B组 干细胞移植 Y染色体 本尼迪特试剂或斐林试剂 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胰岛B细胞,并能分泌胰岛素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生物实验的有关知识。需要考生具备以下知识:

1.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2.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最终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细胞。

3.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一是是否注射链脲佐菌素、二是是否注射干细胞悬液。一般地,施加自变量的组别为实验组。因此,乙组是甲组的对照实验,甲组中,B组是A组的对照实验。

4.尿液中的葡萄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或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1)链脲佐菌素作为糖尿病诱导剂,说明其可以破坏动物体内的胰岛B细胞。

(2)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通过内质网以小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加工,然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胞外。

(3)乙组(正常组)处理与甲组中的B组用生理盐水处理为对照组;根据表格可知,实验中采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猕猴;实验中将雄性猕猴的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糖尿病猕猴体内,雄性猕猴和雌性猕猴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因此可以追踪雄性猕猴的Y染色体来追踪干细胞的成活、分化等情况。

(4)根据题意可知,A组是进行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组。注射干细胞悬液后第1、6周空腹采血,收集A组中某只猕猴24小时的尿液,取经防腐处理后的尿样2毫升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或斐林试剂,加热后试管中不出现颜色反应,表明尿样中无葡萄糖,进而说明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胰岛B细胞,并能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五)回答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问题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症,在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患者不能产生正常β珠蛋白(正常β珠蛋白基因的长度为4.4Kb,异常β珠蛋白基因的长度为3.7Kb,1Kb=1000对碱基)。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有一个家庭的遗传系谱如图所示(II-2是胎儿,情况不详)。

1. 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 性遗传病。

2. II-1体细胞β珠蛋白基因的长度是_______Kb。

3. 产前检查可以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为了确定II-2是否患有该种遗传病,可采用的最佳产前检查方法是________

A. 进行B超检查,根据其性别来判断其是否患病

B. 进行染色体分析,根据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来判断其是否患病

C. 进行相关基因的检测,根据其基因的长度来判断其是否患病

D. 在显微镜下观察胎儿的红细胞,看其形状是否正常来判断其是否患病

图26中的II-1与图27中所示另一家族中的 男性II-3结婚, II-3家族遗传有高胆固醇血症(如图27),该病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II-7不携带致病基因。

4. 据图27可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5. 如图中II-1与图27中的Ⅱ-3彼此不携带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两人育有一子,这个孩子携带高胆固醇血症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

6. 27中,属于Ⅱ-3的旁系血亲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遗传学依据是 ________

A. 近亲结婚者后代必患遗传病

B. 近亲结婚者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增大

C. 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 非近亲结婚者后代肯定不患遗传病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温度与酶活性的问题:

(1)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将盛有2mL唾液淀粉酶溶液的试管和盛有2mL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编为一组,共四组,在0℃、20℃、37℃和100℃水浴中各放入一组,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然后,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继续放回原来的温度下保温,把____________的时间作为本实验的起始时间记录下来。再每隔一分钟,取一滴混合液滴在盛有碘液的点滴板上进行观察,记录每种混合液蓝色消失的时间。通过比较混合液中____________消失所需时间的长短来推知酶的活性。预计____________温度下混合液因其中的酶失去活性蓝色不会消失。

(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随温度的升高会使____________接触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变快;其二,因为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_会发生改变,温度升到一定程度,酶将完全失活。这两种作用叠加在一起,使酶促反应在某一温度下最快,这一温度就是该酶的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通过蛋白质工程来设计改变酶的构象。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得到了多种突变酶,测得酶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

(注:Cys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中的位置)

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_得以实现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