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①将绿豆种子浸泡促使其萌发,然后经去皮、研磨、过滤等一系列操作后得到淀粉酶提取液.
②用干净剪孔器在滤纸上剪取6片圆形滤纸片,滤纸片作下表所示处理.
滤纸片编号 | 滤纸片浸入溶液或试剂 |
1 | 淀粉酶提取液 |
2 | 稀盐酸 |
3 | 稀碳酸钠溶液(弱碱性) |
4 | ? |
5 | 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
6 | 蒸馏水 |
④取走滤纸片,将碘液倒入培养皿内,1min后用清水缓缓冲去多余的碘液.
⑤观察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并比较大小(如上图2).
请分析回答:
(1)制备淀粉琼脂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萌发的绿豆种子中淀粉酶含量较高,这是因为种子萌发时,细胞中淀粉酶含量增加,促进种子中贮存的淀粉迅速水解.
(3)表中“?”处表示的溶液或试剂是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实验中要求剪取的圆形滤纸片大小相同,这属于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
(4)图2中,淀粉琼脂培养基的表面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淀粉已被分解.2、3号与6号实验结果的比较,可以说明稀盐酸和稀碳酸钠溶液对淀粉分解(几乎)无作用.
(5)本实验的结论是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低.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4、分析表格:本实验是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淀粉酶所处的pH(稀盐酸、稀碳酸钠溶液和蒸馏水代表淀粉酶所处的不同的pH),图2淀粉琼脂培养基经碘液处理后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中,透明圈越大说明淀粉被分解的越多,反之说明淀粉被分解的越少.
解答 解:(1)制备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绿豆种子中的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淀粉,绿豆种子萌发时,细胞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可促进种子中贮存的淀粉迅速水解,所以萌发的绿豆种子中淀粉酶含量较高.
(3)本实验是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自变量是淀粉酶所处的pH,处理1号滤纸片的淀粉酶提取液没有作其它处理使淀粉酶处在中性环境中,处理5号滤纸片的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使淀粉酶处在碱性环境中,可知处理4号滤纸片的淀粉酶应处在酸性环境中,即表中“?”处表示的溶液为: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4)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图2中淀粉琼脂培养基经碘液处理后表面出现“清晰区”的原因是淀粉已被分解;2、3号与6号滤纸片分别经稀盐酸、稀碳酸钠溶液、蒸馏水处理(覆盖的培养基表面分别为酸性、碱性和中性),其三者覆盖的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大小相当,可以说明稀盐酸和稀碳酸钠溶液对淀粉分解(几乎)无作用.
(5)本实验中的1号、4号和5号滤纸片相对照,被5号滤纸片(经稀碳酸钠溶液处理,使淀粉酶处在弱碱性条件下)覆盖的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最大,说明淀粉被分解的最多,而被4号滤纸片(经稀盐酸处理,使淀粉酶处在酸性条件下)覆盖的培养基表面出现的“清晰区”(非蓝色区域)最小,说明淀粉被分解的最少,即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低.
故答案为:
(1)溶化→灭菌→倒平板
(2)种子萌发时,细胞中淀粉酶含量增加,促进种子中贮存的淀粉迅速水解
(3)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无关
(4)淀粉已被分解 稀盐酸和稀碳酸钠溶液对淀粉分解(几乎)无作用
(5)淀粉酶在弱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而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低
点评 本题结合利用淀粉琼脂培养基探究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相关实验过程及结果,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和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识记酶的特性和作用条件、明确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①用胰蛋白酶消化鼻咽癌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其他成分,获得单细胞悬浮液;
②在细胞悬浮液中加入40 μmol•L-1的熊果酸和适量的细胞培养液;
③置于37℃、95%空气加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保温培养;
④检测与处理:分别在12h、24h、48h、72h时取样,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鼻咽癌细胞周期的改变,记录和处理数据,得到结果(见表格).
时间(h) | G1期细胞比例(%) | G2和M期细胞比例(%) | S期细胞比例(%) |
12 | 68 | 21 | 11 |
24 | 72 | 20 | 8 |
48 | 79 | 15 | 6 |
72 | 85 | 10 | 5 |
(1)完成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2)将上述实验结果用柱形图表达.
(3)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中的G1期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旺盛时期,为DNA的合成做准备工作.
(4)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熊果酸可以使在G1期的细胞所占比例增大(熊果酸可以抑制细胞中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
A. | 色素1、3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 | |
B. | 色素2、4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 |
C. | 在提取色素步骤中,需加层析液并迅速研磨 | |
D. | 在做提取韭黄色素的实验时,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 |
A. | 逆浓度差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 | |
B. | 通过胞吐方式将氨基酸排到周围组织液 | |
C. | 排出Na+时消耗的ATP一定来自于线粒体 | |
D. | 吸收Na+和排出Na+的方式相同 |
A. |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
B. | 基因频率变化,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 | |
C. | 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 | |
D. |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A. | 151个 | B. | 150个 | C. | 149个 | D. | 15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