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生物学家用蟾蜍、蜻蜓、盗虻和黄蜂做实验:
A.用线吊起一只蜻蜓逗引蟾蜍吃掉蜻蜓
B.用盗虻(身体上有黄蜂样的色纹)代替A中的蜻蜓做实验,盗虻也被吃掉
C.用黄蜂代替A中的蜻蜓,蟾蜍被黄蜂刺了一下而逃生
D.再用黄蜂、盗虻逗引蟾蜍,蟾蜍都不吃,但用蜻蜓逗引,蜻蜓被吃掉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D中,蟾蜍不吃黄蜂,是因为蟾蜍对黄蜂的___________形成了 反射。
(2)实验D中,蟾蜍不吃盗虻,是由于盗虻具有 的缘故。
(3)黄蜂和盗虻的色斑是蟾蜍免遭刺伤的 ,对于它们自身来说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
和 。
(4)如果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从来没有过黄蜂的分布,将盗虻引入这个生态系统将会出现 。
(5)在上述实验中,盗虻色斑的形成是 的结果。以上实验证明:具有 、 的生物更适应环境。
(1)色斑 避开黄蜂的条件 (2)黄蜂样的色斑 (3)条件刺激 警戒色 拟态 (4)被捕食者吃掉而被淘汰 (5)长期自然选择 警戒色 拟态
解析:
(1)实验D中,蟾蜍不吃黄蜂,是因为蟾蜍对黄蜂的色斑,通过神经系统形成了条件反射 (2)实验D中,蟾蜍不吃盗虻,是由于盗虻具有黄蜂样的色斑的缘故。这是拟态 (3)黄蜂和盗虻的色斑是神经系统调节中蟾蜍免遭刺伤的条件刺激,对于它们自身来说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警戒色和拟态 (4)如果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从来没有过黄蜂的分布,将盗虻引入这个生态系统将会出现被天敌所食 (5)实验中,盗虻色斑的形成以及教材中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实验证明:具有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生物更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