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周围的管壁破损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淋巴管阻塞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①②③④⑤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②③④ D. 只有①③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c(血浆)周围的管壁破损,导致血浆蛋白流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低,引起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正确;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的大分子代谢废物无法运输出去,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故正确;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正确;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会组织水肿,故正确,故可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①②③④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PPO粗提液的提取在________(填“低温”或“高温”)条件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20g样品放入含50mL磷酸缓冲液(pH值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PPO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PPO活性的测定

步骤顺序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试管7

试管8

PPO粗提液

2mL

2mL

2mL

2mL

酚类底物

2mL

2mL

2mL

2mL

反应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温度预处理

5min0

15

30

45

保温时间

5min

5min

5min

5min

记录结果

+

++++

++++

++

(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

①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________

②实验结果表明:15℃和30℃温度条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③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________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3I.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发现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①该实验的课题是:________

②各实验组均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a________b_______

Ⅱ.将加入4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I.分别测定实验I、Ⅱ中过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曲线A是实验________(选填I或Ⅱ)的结果。据图能否说明实验I、Ⅱ中酶活性不同?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