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OH段说明;
(2)曲线HB段说明;
(3)曲线上C点表示;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间.
(5)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据图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区间.
(6)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7)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
【答案】
(1)在一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加强
(2)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
(3)此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4)C点及C点以后范围内的
(5)小于2m
(6)大于m小于2m
(7)小于m
【解析】解:(1.)曲线OH段表明曲线呈上升趋势,说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2.)曲线HB段表明曲线呈下降趋势,说明超过一定的浓度范围,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反而减弱.
(3.)C点为促抑转换点,对生长无影响,此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4.)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输送,大量积累到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因此,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C点及C点以后的范围内.
(5.)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是1:2,如果背光侧为 2m 时,向光侧为 m,此时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状况相同.即直立生长,不符合题意;如果背光侧<2m时,向光侧<m,此时,背光侧促进作用>向光侧促进作用,向光生长,符合题意;如果背光侧>2m时,向光侧>m,此时,背光侧促进作用<向光侧促进作用,背光生长,不符合题意.因为茎向光生长所以生长素的范围应该大于零小于2m.即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0,2m).
(6.)由于单侧的照射,使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而背光面生长快,即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故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根据图示曲线,可判断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应大于m,小于2m.
(7.)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小于2m,又由于茎的远地侧促进作用小于近地侧,所以其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需要了解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题目】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研究人员以蓝细菌的光合作用(如图1实线途径)为研究模型,通过引入NADPH依赖型的脱氢酶,创建了只消耗NADPH而不额外消耗ATP的异丙醇生物合成途径(如图1虚线途径),并测量对比改造后的蓝细菌(SM7)和野生蓝细菌(WT)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1)下列不属于蓝细菌与植物光合作用相同过程的是 .
A.在叶绿体中发生水的光解
B.CO2的固定
C.光反应生成的ATP和NADPH供暗反应所用
D.释放氧气
(2)据表分析,改造后的蓝细菌(SM7)和野生蓝细菌(WT)相比NADPH的消耗量 . (选填“增加”“减少”“不变”),结合如图可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3)蓝细菌内ATP的来源除图1中所示外,还来自于这一生理过程.
(4)结合表和图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细胞内NADPH和ATP的浓度 | ||
品系 | NADPH(pmol/OD730) | ATP(pmol/OD730) |
WT | 193.5 | 39.28 |
SM7 | 112.83 | 62.53 |
A.SM7光反应速率的饱和值约是WT的2倍
B.当光反应速率达到饱和点后,就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改变
C.SM7的ATP的消耗量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
D.SM7相比WT更适应自然界中光强的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