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Na2CO3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加热灼烧 | 除去NaHCO3中的Na2CO3 |
B | 常温时将CO通过装有SiO2的硬质玻璃管 | 制取粗硅 |
C | 向新制得的K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比较氯与硫的得电子能力 |
D | 分别向2支盛有冷水的试管中加入相同大小的镁条和铝条 |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检验氨气可选用( )
A. |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 B. |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 ||
C. |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 D. |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
1.下列酸在与金属发生反应时,硫元素或者氮元素的化合价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 稀硫酸 | B. | 稀硝酸 | C. | 浓硫酸 | D. | 浓硝酸 |
20.下列物质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 | HCl | B. | NaCl | C. | CO2 | D. | 干燥的氯气 |
19.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 NaOH溶液 | B. | 铁片 | C. | KSCN溶液 | D. | 石蕊试液 |
18.下列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 |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 |
B. | 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Mg2++2OH-=Mg(OH)2↓ | |
C. | 铝片放入过量浓NaOH溶液:2Al+2OH-+2H2O=2AlO2-+3H2↑ | |
D. | 将铜片放入过量稀HNO3溶液中:3Cu+8HNO3=3Cu2++6NO3-+2NO↑+4H2O |
17.以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乙烷,经典的方法是氯代乙醇法,包括以下两步反应:
①CH2=CH2+CI2+H2O→CICH2CH2OH+HCI
②
总的反应可表示为:
现代石油化式采用银作催化剂,可一步完成例:
经典的生产工艺的原子利用率是( )
①CH2=CH2+CI2+H2O→CICH2CH2OH+HCI
②
总的反应可表示为:
现代石油化式采用银作催化剂,可一步完成例:
经典的生产工艺的原子利用率是( )
A. | 12.7% | B. | 25.4% | C. | 50.8% | D. | 76.2% |
16.根据下列事实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 事实 | 结论 |
A | 甲、乙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结构 | 甲和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
B |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时产生质量相同的水 | 甲、乙两种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定相同 |
C | 在淀粉中加入稀H2SO4,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部分水解液,滴加新制银氨溶液后再加热,无银镜出现 | 淀粉水解产物不具有还原性 |
D | 不存在两种邻二甲苯 | 苯分子中碳碳键完全相同,而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5.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 |
B. |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 |
C. | 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 |
D. |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1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0 163547 163555 163561 163565 163571 163573 163577 163583 163585 163591 163597 163601 163603 163607 163613 163615 163621 163625 163627 163631 163633 163637 163639 163641 163642 163643 163645 163646 163647 163649 163651 163655 163657 163661 163663 163667 163673 163675 163681 163685 163687 163691 163697 163703 163705 163711 163715 163717 163723 163727 163733 163741 203614
A. | 用铂丝蘸取某溶液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颜色,检验K+的存在 | |
B. | 用玻璃棒蘸取Na2CO3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 |
C. | 液溴保存时液面覆盖一层水 | |
D.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NaOH固体溶解后未恢复到室温就定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