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 溴苯(溴:)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 |
B. | 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 | |
C. | 苯(苯酚:)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 |
D. | 乙烷(乙烯:)通入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
1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⑦还原.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⑦还原.
A. | ①③④⑤⑦ | B. | ①③④⑤⑥⑦ | C. | ①③⑤⑥⑦ | D. | ②③④ |
15.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甲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HCHO+2[Ag(NH3)2]++2OH-$\stackrel{△}{→}$HCOO-+NH4++2Ag↓+3NH3+H2O | |
B. | 乙醇溶液中加入新制碱性Cu(OH)2悬浊液并加热:CH3CHO+2Cu(OH)2+OH-$\stackrel{△}{→}$CH3COO-+Cu2O↓+3H2O | |
C. |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40℃:CH3CH2OH$→_{140℃}^{浓硫酸}$CH2=CH2↑+H2O | |
D. | 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 |
14.关于分枝酸(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有5种官能团 | |
B. | 分子式为C9H9O6 | |
C. | 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消去、氧化反应 | |
D. | 核磁共振氢谱具有6个峰 |
13.关于实验,下列正误判断、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解释 | |
A | 图1 | 检验产物 | 错误,乙醇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
B | 图2 | 配制银氨溶液 | 错误,只能制得沉淀 |
C | 图3 | 比较醋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 | 正确,可以发生预期现象 |
D | 图4 | 制取乙酸乙酯并分离 | 正确,用氢氧化钠可以除去乙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2.仅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甲苯、四氯化碳、己烯、乙醇、碘化钾溶液、亚硫酸六种无色液体,则这种试剂是( )
A. | 双氧水 | B. | 溴水 | C. | 氢氧化钠溶液 | D. | 硝酸银溶液 |
10.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 Na+、Ba2+、Cl-、SO42- | B. | Fe2+、H+、S2-、NO3- | ||
C. | K+、OH-、NO3-、HSO3- | D. | Mg2+、NH4+、Cl-、SO42- |
9.常温下,向0.l mol.L-lNa2A溶液中,不断通入HC1,H2A、HA-、A2-在溶液中所占物质的量分数(δ)与pOH[pOH=-lgc(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H2A的第二级电离平衡常数为l0-l0mol/L | |
B. | 随着HCl的通入,$\frac{c({H}^{+})}{c({H}_{2}A)}$先减小后增大 | |
C. | 当溶液呈中性时:c(Na+)═c(HA-)+2c (A2-) | |
D. | 将等浓度等体积的Na2A与H2A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
8.某化学小组在研究Na2SO3溶液、FeCl3溶液性质及反应时,进行了下列实验:
(1)取1mol•L-1的Na2SO3溶液置于空气中,测得其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最初,Na2SO3溶液pH=7.8,解释其原因的离子方程式是SO32-+H2O?HSO3-+OH-.
②t时间段内,造成其pH发生上述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2SO32-+O2=2SO42-.
(2)探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的情况:
实验ⅰ
实验ⅱ
①实验ⅱ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
②对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存在两种认识:
认识Ⅰ.反应中Fe3+完全转化为Fe2+,W溶液中c(Fe2+)一定很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32-+2Fe3++H2O=SO42-+2Fe2++2H+.
认识Ⅱ.W溶液中c(Fe2+)应该极小,否则W溶液不会呈红褐色.
(3)资料显示:Fe2+呈淡绿色、FeSO3是墨绿色沉淀、碱式硫酸铁[Fe4(OH)2(SO4)5]溶液为红褐色.
①实验中始终未出现墨绿色沉淀,说明c(Fe2+)极小,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4Fe2++O2+4H+=4Fe3++2H2O.
②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O2、Fe3+、SO4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2>Fe3+>SO42- O2>Fe3+>SO42-,.
③若Fe4(OH)2(SO4)5是造成溶液W呈红褐色的原因之一,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8FeCl3+10Na2SO3+5O2+4H2O=2Fe4(OH)2(SO4)5+20NaCl+4HCl.
④用激光笔照射W溶液,发现有丁达尔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是Fe3++3H2O?Fe(OH)3(胶体)+3H+.
0 162979 162987 162993 162997 163003 163005 163009 163015 163017 163023 163029 163033 163035 163039 163045 163047 163053 163057 163059 163063 163065 163069 163071 163073 163074 163075 163077 163078 163079 163081 163083 163087 163089 163093 163095 163099 163105 163107 163113 163117 163119 163123 163129 163135 163137 163143 163147 163149 163155 163159 163165 163173 203614
(1)取1mol•L-1的Na2SO3溶液置于空气中,测得其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最初,Na2SO3溶液pH=7.8,解释其原因的离子方程式是SO32-+H2O?HSO3-+OH-.
②t时间段内,造成其pH发生上述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2SO32-+O2=2SO42-.
(2)探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的情况:
实验ⅰ
装置 | 操作 | 现象 |
向2mL1mol•L-1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1Na2SO3溶液2mL | 溶液黄色逐渐加深,最终得红褐色溶液(W) |
装置 | 操作 | 现象 |
取1mL溶液W于试管中,向其滴加过量盐酸,再滴加5滴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②对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存在两种认识:
认识Ⅰ.反应中Fe3+完全转化为Fe2+,W溶液中c(Fe2+)一定很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32-+2Fe3++H2O=SO42-+2Fe2++2H+.
认识Ⅱ.W溶液中c(Fe2+)应该极小,否则W溶液不会呈红褐色.
(3)资料显示:Fe2+呈淡绿色、FeSO3是墨绿色沉淀、碱式硫酸铁[Fe4(OH)2(SO4)5]溶液为红褐色.
①实验中始终未出现墨绿色沉淀,说明c(Fe2+)极小,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4Fe2++O2+4H+=4Fe3++2H2O.
②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O2、Fe3+、SO4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2>Fe3+>SO42- O2>Fe3+>SO42-,.
③若Fe4(OH)2(SO4)5是造成溶液W呈红褐色的原因之一,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8FeCl3+10Na2SO3+5O2+4H2O=2Fe4(OH)2(SO4)5+20NaCl+4HCl.
④用激光笔照射W溶液,发现有丁达尔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是Fe3++3H2O?Fe(OH)3(胶体)+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