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按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烷烃
(1)3-甲基戊烷
(2)2,2-二甲基-3-乙基戊烷.

分析 烷烃命名原则:
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据此命名即可.

解答 解:(1)此有机物最长碳链为5,在3号碳上含有1个甲基,正确命名为:3-甲基戊烷,
故答案为:3-甲基戊烷;
(2)此有机物最长碳链为5,在2号碳上含有2个甲基,在3号碳上含有1个乙基,正确命名为:2,2-二甲基-3-乙基戊烷,
故答案为:2,2-二甲基-3-乙基戊烷.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烷烃的命名)知识.一般要求了解烷烃的命名,命名时要遵循命名原则,书写要规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见光则分解,变成褐色.下图是工业上用制作印刷电路银板的废液(含Fe3+、Cu2+、Fe2+、Cl-)生产CuCl的流程:(已知:滤液①和滤液②中溶质相同)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产过程中加入的试剂的名称:X铁粉,Y稀盐酸.
(2)写出产生CuCl的化学方程式:CuCl2+CuSO4+SO2+2H2O=2CuCl↓+2H2SO4
(3)在CuCl的生成过程中理论上不需要补充SO2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理由:Cu+2 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反应中生成的CuSO4和 SO2为1:1,所以理论上不需要补充SO2气体.
(4)在CuCl的生成过程中除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外,你认为还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是防止CuCl的氧化和见光分解,减少产品CuCl的损失.
(5)实验探究pH对CuCl产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pH1234567
CuCl产率70908278757270
析出CuCl晶体最佳pH为2,当pH较大时CuCl产率变低的原因是pH较大时,Cu2+水解程度增大,反应生成CuCl减少,产率减小.
(6)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
①称取样品0.25g和10mL过量的FeCl3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充分溶解.
②用0.10mol•L-1硫酸铈[Ce(SO42]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CuCl+FeCl3═CuCl2+FeCl2、Fe2++Ce4+═Fe3++Ce3+.三次平行实验结果如下
平行实验次数1234
0.25g样品消耗硫酸铈标准溶液的体积(mL)25.3524.0523.9524.00
则样品中CuCl的纯度为95.5%(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工业制硝酸的关键是氨的催化氧化,与硝酸工业相关的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的处理与应用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1)工业上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反应原理如下:4xNH3+6NOx $\frac{\underline{\;催化剂\;}}{\;}$(2x+3)N2+6xH2O
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图1: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②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
(2)工业上也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NO2+Na2CO3═2NaNO2+CO2        (I)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II)
①当NOx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值不可能是A(填字母).
A.1.4          B.1.6         C 1.8
②将1mol NOx通入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时,溶液中生成的NO3-、NO2-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x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线段a表示NO2-离子随x值变化的关系;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 Na2CO3溶液吸收,则需要Na2CO3溶液至少250g.
③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x,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g,则NOx中的x值为1.875.
(3)氨催化吸收法和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尾气的意义是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防止有毒气体的污染.(4)尿素也可用于吸收处理NOx,其反应原理为:
NO+NO2+H2O═2HNO2
2HNO2+CO(NH22═2N2↑+CO2↑+3H2O.
当混合气体中NO、NO2按上述反应中系数比时吸收效果最佳.若混合气体中V(NO):V(NO2)=5:1时,可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同温同压下,V(空气):V(NO)=1: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2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