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按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烷烃(1)3-甲基戊烷
(2)2,2-二甲基-3-乙基戊烷.
分析 烷烃命名原则:
①长-----选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多-----遇等长碳链时,支链最多为主链;
③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
④小-----支链编号之和最小.看下面结构简式,从右端或左端看,均符合“近-----离支链最近一端编号”的原则;
⑤简-----两取代基距离主链两端等距离时,从简单取代基开始编号.如取代基不同,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据此命名即可.
解答 解:(1)此有机物最长碳链为5,在3号碳上含有1个甲基,正确命名为:3-甲基戊烷,
故答案为:3-甲基戊烷;
(2)此有机物最长碳链为5,在2号碳上含有2个甲基,在3号碳上含有1个乙基,正确命名为:2,2-二甲基-3-乙基戊烷,
故答案为:2,2-二甲基-3-乙基戊烷.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的命名(烷烃的命名)知识.一般要求了解烷烃的命名,命名时要遵循命名原则,书写要规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氯化亚铜(CuCl)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成绿色;见光则分解,变成褐色.下图是工业上用制作印刷电路银板的废液(含Fe3+、Cu2+、Fe2+、Cl-)生产CuCl的流程:(已知:滤液①和滤液②中溶质相同)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产过程中加入的试剂的名称:X铁粉,Y稀盐酸.
(2)写出产生CuCl的化学方程式:CuCl2+CuSO4+SO2+2H2O=2CuCl↓+2H2SO4.
(3)在CuCl的生成过程中理论上不需要补充SO2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理由:Cu+2 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反应中生成的CuSO4和 SO2为1:1,所以理论上不需要补充SO2气体.
(4)在CuCl的生成过程中除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外,你认为还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是防止CuCl的氧化和见光分解,减少产品CuCl的损失.
(5)实验探究pH对CuCl产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析出CuCl晶体最佳pH为2,当pH较大时CuCl产率变低的原因是pH较大时,Cu2+水解程度增大,反应生成CuCl减少,产率减小.
(6)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
①称取样品0.25g和10mL过量的FeCl3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充分溶解.
②用0.10mol•L-1硫酸铈[Ce(SO4)2]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CuCl+FeCl3═CuCl2+FeCl2、Fe2++Ce4+═Fe3++Ce3+.三次平行实验结果如下
则样品中CuCl的纯度为95.5%(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产过程中加入的试剂的名称:X铁粉,Y稀盐酸.
(2)写出产生CuCl的化学方程式:CuCl2+CuSO4+SO2+2H2O=2CuCl↓+2H2SO4.
(3)在CuCl的生成过程中理论上不需要补充SO2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理由:Cu+2 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反应中生成的CuSO4和 SO2为1:1,所以理论上不需要补充SO2气体.
(4)在CuCl的生成过程中除环境问题、安全问题外,你认为还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是防止CuCl的氧化和见光分解,减少产品CuCl的损失.
(5)实验探究pH对CuCl产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pH | 1 | 2 | 3 | 4 | 5 | 6 | 7 |
CuCl产率 | 70 | 90 | 82 | 78 | 75 | 72 | 70 |
(6)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
①称取样品0.25g和10mL过量的FeCl3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充分溶解.
②用0.10mol•L-1硫酸铈[Ce(SO4)2]标准溶液滴定.
已知:CuCl+FeCl3═CuCl2+FeCl2、Fe2++Ce4+═Fe3++Ce3+.三次平行实验结果如下
平行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0.25g样品消耗硫酸铈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25.35 | 24.05 | 23.95 | 24.00 |
8.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暖冰”中的水分子存在π键 | |
B. | 水变成“暖冰”,体积会变小 | |
C. | 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 |
D. | -个水分子与其他水分子间只能形成2个氢键 |
1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⑦还原.
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氧化;⑤中和;⑥消去;⑦还原.
A. | ①③④⑤⑦ | B. | ①③④⑤⑥⑦ | C. | ①③⑤⑥⑦ | D. | ②③④ |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稀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再滴入少量KSCN溶液 | 溶液变红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 溶液澄清 |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
C |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 溶液变蓝 |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
D |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 氧化性:Fe3+>I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 |
B. | 生物柴油是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 | |
C. |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 |
D. | 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备金属钠和氯气 |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室温下,1LpH=13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数目为0.1NA | |
B. | 0.1mol${\;}_{38}^{90}$Sr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8NA | |
C. | 足量的O2与1molNa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 |
D. | 50mL12mol•L-1的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电子数为0.3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