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有关零排放车载燃料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通入H2,发生还原反应 |
B.负极通入H2,发生还原反应 |
C.导电离子为质子,且在电池内部由正极定向移向负极 |
D.总反应式为2H2+O2 = 2H2O |
D
解析试题分析:在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H2的电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空气或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由于是酸性介质,所以导电离子质子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移动。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H2+O2 = 2H2O。因此正确选项为D。
考点:考查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的知识。
电子表中电源常用银—锌微型电池,电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 电池的总反应式为:Ag2O+Zn= 2Ag+Zn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 |
B.锌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发生氧化反应 |
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附近溶液的pH值减小 |
D.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动方向为Zn→Ag2O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煤的干馏可获得苯、甲苯等芳香烃 |
B.在海轮外壳装上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
C.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中,只有后者可以应用于海水的淡化 |
D.我国城市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是压缩天然气类和液化石油气类 |
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右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
电渗析法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进行海水淡化的方法,其原理如图所示。已知海水中含Na+、Cl-、Ca2+、Mg2+、SO 等离子,电极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
B.通电后,海水中阴离子往b电极处运动 |
C.通电后,b电极上产生无色气体,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
D.通电后,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 = O2↑+2H2O |
设计如下装置探究HCl溶液中阴、阳离子在电场中的相对迁移速率(已知:Cd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恒温下,在垂直的玻璃细管内,先放CdCl2溶液及显色剂,然后小心放入HCl溶液,在aa'处形成清晰的界面。通电后,可观察到清晰界面缓缓向上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电后,可观察到清晰界面缓缓向上移动的原因是Cd2+向Pt电极迁移的结果 |
B.装置中Pt电极附近的pH增大 |
C.一定时间内,如果通过HCl溶液某一界面的总电量为5.0 C,测得H+所迁移的电量为4.1 C,说明该HCl溶液中H+的迁移速率约是Cl-的4.6倍 |
D.如果电源正负极反接,则下端产生大量Cl2,使界面不再清晰,实验失败 |
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 电极a | 电极b | A溶液 | B溶液 | 现象或结论 |
A | Cu | Zn | CuSO4 | ZnSO4 | 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量与b减少的质量相等 |
B | Cu | Zn | 稀H2SO4 | ZnSO4 | 盐桥中阳离子向b极移动 |
C | C | C | FeCl3 | KI、淀粉混 合液 | b极附近溶液变蓝 |
D | Fe | C | NaCl | FeCl3 | 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b→a |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如下:
电池: Pb(s) + PbO2(s) + 2H2SO4(aq) =2PbSO4(s) + 2H2O(l);
电解池:2Al+3H2OAl2O3+3H2↑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电池 | 电解池 |
A | H+移向Pb电极 | H+移向Pb电极 |
B | 每消耗3molPb | 生成2molAl2O3 |
C | 正极:PbO2+4H++2e—=Pb2++2H2O | 阳极:2Al+3H2O-6e—=Al2O3+6H+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