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中子数为14的E原子可表示为________。
(2)写出由A和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该化合物由 键形成。
(3) A、B、C、D、E五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用离子符号填写)。
(4)写出实验室制取A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比较D与E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三周期第ⅡA族;第三周期第ⅡA族 (2) Na3N;离子 (3) Al3+<Mg2+<Na+<O2-<N3-(4)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5)镁与热水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但铝和热水不反应(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试题分析: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则B是O,C是N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因此A是N。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是Al,因此D是Mg。
(1)镁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ⅡA族,中子数为14的E原子可表示为第三周期第ⅡA族。
(2)由A和C形成的化合物是氮化钠,化学式为Na3N,该化合物由离子键形成。
(3)A、B、C、D、E五种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l3+<Mg2+<Na+<O2-<N3-。
(4)实验室制取A的气态氢化物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5)镁能与热水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但铝和热水不反应,这说明镁的金属性强于铝。
【题目】氮的氢化物NH3、N2H4等在工农业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1)液氨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汽车燃料已越来越被研究人员重视。它在安全性、价格等方面较化石燃料和氢燃料有着较大的优势。氨的燃烧实验涉及下列两个相关的反应:
①4NH3(g)+5O2(g)=4NO(g)+6H2O(l) △H1
②4NH3(g)+6NO(g)=5N2(g)+6H2O(l) △H2
则反应 4NH3(g)+3O2(g)=2N2(g)+6H2O(l) △H= 。(请用含有△H1、△H2的式子表示)
(2)合成氨实验中,在体积为3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4 mol N2和9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平衡时仅改变温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K) | 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mol) |
T1 | 2.4 |
T2 | 2.0 |
已知:破坏1 mol N2(g)和3 mol H2(g)中的化学键消耗的总能量小于破坏2 mol NH3(g)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
①则T1 T2(填“>”、“<”或“=”)。
②在T2 K下,经过10min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0~10min内H2的平均速率v(H2)= ,平衡时N2的转化率α(N2)= 。
③下列图像分别代表焓变(△H)、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N2体积分数φ(N2)和气体密度(ρ)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其中正确且能表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3)某N2H4(肼或联氨)燃料电池(产生稳定、无污染的物质)原理如图1所示。
①M区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用上述电池做电源,用图2装置电解饱和氯化钾溶液(电极均为惰性电极),设饱和氯化钾溶液体积为500mL,当溶液的pH值变为13时(在常温下测定),若该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为80%,则需消耗N2H4的质量为 g(假设溶液电解前后体积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