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I)A为含14个电子的双原子分子,结合转化图,则A为CO,反应①②均为工业上的重要反应,推断①是工业生产金属铁的反应,所以B是氧化铁,C是金属铝,则D为CO
2,E为Fe,H是氯化亚铁,K为氯化铁,F为Al
2O
3,I为AlCl3,L为偏铝酸钠.
(1)二K的化学式为氧化碳是直线型非极性分子,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
(2)K的化学式为FeCl
3,故答案为:FeCl
3;
(3)金属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方程式为:Fe
2O
3+Al

Fe+Al
2O
3,故答案为:Fe
2O
3+Al

Fe+Al
2O
3;
(4)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氢钠,实质是:CO
2+OH
-=HCO
3-,故答案为:CO
2+OH
-=HCO
3-;
(5)铝离子能和过量的烧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实质是:Al
3++4OH
-=AlO
2-+2H
2O,故答案为:Al
3++4OH
-=AlO
2-+2H
2O;
(II)(1)阴极的反应为:2HF
2-+2e
-=H
2↑+4F
-,阳极反应为:2F
-→2e
-+F
2↑,则总的电解反应为:2KHF
2
2KF+H
2↑+F
2↑,故答案为:2KHF
2
2KF+H
2↑+F
2↑;
(2)阴极的反应为:2HF
2-+2e
-=H
2↑+4F
-,阳极反应为:2F
-→2e
-+F
2↑,出口1是F
2,出口2是H
2,故答案为:F
2;H
2;
(3)氟化物(AlF
3)的作用是减少HF的挥发,并能降低电解质的熔点,故答案为:降低电解质的熔点;
(4)反应过程中HF不断地被消耗,可以随时加入,即从入口处加入的物质是HF,故答案为:HF;
(5)A、反应①中KMnO
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K
2MnF
6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反应③中K
2MnF
6一定是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起氧化作用,故B错误;
C、化学反应易向着生成稳定化合物的方向进行,反应②能够发生可能原因是生成稳定的络合物SbF
5的缘故,故C正确;
D、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数目=化合价降低数目=转移的电子数目=2N
A,即生成1mol的F
2整个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是2N
A个,当生成0.5mol的F
2整个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是N
A个,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I)(1)根基CO
2的结构和成键情况来书写电子式;
(2)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根据铝热反应的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4)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氢钠;
(5)铝离子能和过量的烧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不会出现沉淀;
(II)(1)根据电解池的阳极和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来书写总反应;
(2)根据两个电极反应的产物来回答;
(3)根据氟化物(AlF
3)的性质来分析所起的作用;
(4)反应过程中不断地被消耗的物质是电解过程中需要添加的物质;
(5)A、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化合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B、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起氧化作用;
C、化学反应易向着生成稳定化合物的方向进行;
D、化合价升高数目=化合价降低数目=转移的电子数目.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角度广,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