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氮族元素在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第二周期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N之间的元素有__种。
(2)雌黃的分子式为As2S3,其分子结构为,As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
(3)1mol中所含σ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已知NF3与NH3分子的空间构型都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原因是__。
(4)红镍矿是一种重要的含镍矿物,其主要成分的晶胞如图所示,则每个Ni原子周围与之紧邻的As原子数为_____。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磷化硼(BP)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材料,晶胞为正方体形,晶胞参数为apm。如图为沿y轴投影的晶胞中所有硼原子的分布图和原子分数坐标。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1,2,3,4四点原子分数坐标分别为(0.25,0.25,0.75),(0.75,0.25,0.25),(0.25,0.75,0.25),(0.75,0.75,0.75)。据此推断BP晶体的密度为__gcm-3。(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 3 sp3 16 F的电负性比N大,N-F成键电子对向F偏移,导致NF3中N原子核对其孤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故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 6 g/cm3或g/cm3
【解析】
(1)N为主族元素,价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即为5,按照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得出N价电子轨道式;利用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ⅡA>ⅢA,ⅤA>ⅥA,据此分析;
(2)利用杂化轨道数等于价层电子对数进行分析;
(3)成键原子之间只能形成1个σ键,据此分析;利用形成配位键以及电负性上分析原因;
(4)根据晶胞以及密度的定义进行计算和判断;
(1)N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即价电子轨道式为;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ⅡA>ⅢA,ⅤA>ⅥA,因此第一电离能在B和N之间的元素是Be、C、O,共有3种;
答案:;3;
(2)As最外层有5个电子,根据As2S3的分子结构,可以得出As有3个σ键和1个孤电子对,因此As的杂化类型为sp3;
答案:sp3;
(3)成键原子之间只能形成1个σ键,1mol该有机物中含有σ键物质的量为16mol;F的电负性比N大,N-F成键电子对向F偏移,导致NF3中N原子核对其孤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故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
答案:16;F的电负性比N大,N-F成键电子对向F偏移,导致NF3中N原子核对其孤对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故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
(4)以顶点为中心,结合晶体图像分析可知,晶体中每个Ni原子周围与之紧邻的As原子个数为6;BP是一种超硬耐磨涂层,以及四点的坐标,推出BP应是原子晶体,则晶胞的质量为,晶体体积为(a×10-10)3cm3,则晶胞的密度是g/cm3或g/cm3;
答案:6;g/cm3或g/cm3。
【题目】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乙烷为原料制取,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的热裂解法和现代的氧化裂解法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2H6(g)=C2H4(g)+H2(g) ΔH1=+136kJ·mol-1
②C2H6(g)+O2(g)=C2H4(g)+H2O(g) ΔH2=-110kJ·mol-1
已知反应相关的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 H-H(g) | H-O(g) | O=O |
键能(kJ·mol-1) | 436 | x | 496 |
由此计算x=___,通过比较ΔH1和ΔH2,说明和热裂解法相比,氧化裂解法的优点是___(任写一点)。
(2)乙烷的氧化裂解反应产物中除了C2H4外,还存在CH4、CO、CO2等副产物(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图甲为温度对乙烷氧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乙烷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原因是___,反应的最佳温度为___(填序号)。
A.700℃ B.750℃ C.850℃ D.900℃
[乙烯选择性=;乙烯收率=乙烷转化率×乙烯选择性]
(3)烃类氧化反应中,氧气含量低会导致反应产生积炭堵塞反应管。图乙为的值对乙烷氧化裂解反应性能的影响。判断乙烷氧化裂解过程中的最佳值是___,判断的理由是___。
(4)工业上,保持体系总压恒定为100kPa的条件下进行该反应,通常在乙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中掺混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的体积分数为70%),掺混惰性气体的目的是___。反应达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表:
组分 | C2H6 | O2 | C2H4 | H2O | 其他物质 |
体积分数/% | 2.4 | 1.0 | 12 | 15 | 69.6 |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p=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平衡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 |
A |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L HClO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pH |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
B | 向10mL浓度均为0.1mol/L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10mL 0.1mol/L Na2SO4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证明Ksp(BaSO4)<Ksp(CaSO4) |
C | 向含有酚酞试液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D | 室温下,等体积、pH=2的HA和HB两种酸分别与足量Zn反应,HB放出的H2多 | 证明HB是强酸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