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要证明非金属性:Cl>C>Si,则A中加稀HCl,B中加入CaCO3
C中加入Na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3)实验室现有药品Na2S、KMnO4、MnO2、浓盐酸,设计实验选择合适药品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装置C中实验现象为有黄色沉淀生成,其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

分析 (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2)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应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设计实验;
(3)根据氯气将硫离子置换成硫单质,可知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

解答 解:(1)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硅酸,
故答案为:稀HCl;  CaCO3;  NaSi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因为强氧化性制弱氧化性,要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则向硫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如果有黄色的硫单质生成,即可证明,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 Cl-,故答案为:S2-+Cl2═S↓+2 C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设计,涉及非金属性强弱的探究,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同时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种强酸.请根据三者与金属铜的反应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
(2)如图1所示,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①B中的实验现象为品红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
②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从D向试管中通入空气.
③若将如图2装置连接在上述装置B之后,其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填序号).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强于SO2的现象是E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D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d.为了验证D中FeCl3完全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3)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①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B管中的氧气,此装置的明显缺陷是无尾气吸收装置.
②若将过量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反应完全停止时,共收集到的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NO、NO2,反应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为B(填序号).
A.0.1mol    B.0.15mol    C.0.2mol     D.0.25mol.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