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学生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的反应物分别是浓盐酸和MnO2.写出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进入装置C的气体中所含杂质是_____、_____.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D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Ca(ClO)2产率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②为避免另一副反应的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
(4)若将该实验中残留的Cl2,缓慢通入KI溶液至过量,则溶液先变黄后变无色,且可检测到HIO3;写出并配平该“变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Cl2+I2+_____→_____若将KI改为KBr溶液,则溶液变为_____色,未检测到HBrO3的存在.由上述事实推测,Cl2、HIO3、HBrO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次序是_____.
【答案】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HCl H2O Ca(ClO)2 Cl2+2OH﹣=Cl﹣+ClO﹣+H2O 将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 可以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6H2O 2HIO3+10HCl 橙黄 HBrO3>Cl2>HIO3
【解析】
(1)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氯化锰和氯气;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氯气有毒,用氢氧化钠吸收,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3)因为温度高时易生成Ca(ClO3)2,所以避免此反应发生。可以采取降温措施,盐酸易挥发,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
(4)由题目信息可知,Cl2将溶液中的I2氧化成HIO3,自身被还原为HCl,配平书写方程式;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生成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解:(1)A、B中的反应物分别是浓盐酸和MnO2.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浓盐酸易挥发,制得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故答案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HCl;H2O;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D中为氢氧化钠,吸收氯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a(ClO)2;Cl2+2OH﹣=Cl﹣+ClO﹣+H2O;
(3)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了Ca(ClO3)2,为避免副反应发生,应该降低温度,所以可以采取将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的措施;
故答案为:将U型管置于冷水浴中;
②盐酸易挥发,加热过程中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能和碱反应,所以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为避免副反应发生,可以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故答案为:在B、C之间连接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4)由题目信息可知,Cl2将溶液中的I2氧化成HIO3,自身被还原为HCl,反应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碘被氧化生成生成HIO3,说明氧化性Cl2>HIO3,KI溶液换成KBr溶液,滴加氯水,溶液呈橙黄色;滴加氯水至过量,颜色没有变化,可说明氯气不未检测到HBrO3的存在,能将溴进一步氧化,说明氧化性HBrO3>Cl2,则有HBrO3>Cl2>HIO3;
故答案为:6H2O;2HIO3+10HCl;橙黄;HBrO3>Cl2>HIO3.
【题目】某学生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B. 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C.用酸式滴定管取稀盐酸20.00 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酚酞;D.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一次;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F.取下碱式滴定管用标准的NaOH溶液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碱式滴定管“0”刻度以上2~3 cm处,再把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完成以下填空:
(1)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
(2)操作F中应该选择图中________滴定管(填标号)。
(3)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__。
A. 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结果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 | 待测溶液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0 | 1.02 | 21.03 |
2 | 20 | 2.00 | 25.00 |
3 | 20 | 0.60 | 20.60 |
滴定中误差较大的是第________次实验,造成这种误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A. 碱式滴定管在装液前未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2~3次
B. 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未发现气泡
C. 滴定开始前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没有气泡,在滴定终点读数时发现尖嘴部分有气泡
D. 达到滴定终点时,仰视溶液凹液面最低点读数
E.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摇荡得太剧烈,以致有些液滴飞溅出来
(5)该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_mol/L。
(6)如果准确移取20.00 mL 0.1000 mol/L 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入酚酞指示剂,然后用未知浓度的盐酸(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滴定,是否也可测定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填“是”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