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过量CO2通入CaCl2溶液中 | 无白色沉淀 | 生成Ca(HCO3)2溶于水 |
B | 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Al片和浓硫酸不反应 |
C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D | 将SO2通入溴水中 | 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C
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因此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A不正确;B、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发生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B不正确;C、氨水显碱性,因此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C增强;D、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水氧化二使溴水褪色,D不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单晶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工业上可用焦炭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与氯气反应生成SiCl4和CO,SiCl4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SiCl4的装置示意图。
实验过程中,石英砂中的铁、铝等杂质也能转化为相应氯化物,SiCl4、AlCl3、FeCl3遇水均易水解,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 SiCl4 | AlCl3 | FeCl3 |
沸点/℃ | 57.7 | - | 315 |
熔点/℃ | -70.0 | - | - |
升华温度/℃ | - | 180 | 30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装置D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C中的试剂是 ; D、E间导管短且粗的原因是 。
(3)G中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中肯定存在OH-、Cl-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酸根离子(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提出假设】假设1:只有SO32-;假设2:既无SO32-也无ClO-;假设3: 。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试剂有:3 mol/L H2SO4、1 mol/L NaOH、0.01 mol/L KMnO4、溴水、淀粉-KI、品红等溶液。
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c三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请完成下表:
序号 | 操 作 | 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① | 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 溶液 | 若溶液褪色 | 则假设1成立 |
若溶液不褪色 | 则假设2或3成立 | ||
② | 向b试管中滴加几滴 溶液 | 若溶液褪色 | 则假设1或3成立 |
若溶液不褪色 | 假设2成立 | ||
③ | 向c试管中滴加几滴 溶液 | | 假设3成立 |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 · 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一l30 | 9 | -1l6 |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Fe2O3等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对下述流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试剂X为稀硫酸,沉淀中含有硅的化合物 |
B.反应II中生成Al(OH)3的反应为:CO2+AlO2-+2H2O═Al(OH)3↓+HCO3- |
C.结合质子(H+)的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OH->CO32->AlO2- |
D.Al2O3熔点很高,工业上还可采用电解熔融AlCl3冶炼Al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用萃取的方法可将汽油和煤油进行分离 |
B.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 |
D.将混有氢气的氧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氢气 |
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 A | B | C | D |
实验 方案 | 食盐水 | 片刻后在Fe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 | 置于光亮处 | |
实验 目的 | 验证铁钉发生 析氢腐蚀 | 验证Fe电极被保护 | 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 化学反应 |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表中实验结果能说明结论的是( )
| 甲 | 乙 | 丙 | 结论 |
A | 水 | 电石 | 溴水 | 稳定性:水>C2H2>Br2 |
B | 盐酸 | 石灰石 | 苯酚钠溶液 | 酸性:HCl>H2CO3>苯酚 |
C | 盐酸 | FeS | 溴水 | 还原性:S2->Br->Cl- |
D | 浓盐酸 | KMnO4 | KBr溶液 | 氧化性:KMnO4<Cl2<Br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