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将一定质量的乙炔(化学式为C2H2)和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 | 乙炔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M |
反应前质量/g | 5.2 | 14.4 | 0.4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4.0 | m | 2.8 |
分析 根据燃烧的特征可以判断M为CO,则由质量守恒可以计算出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2+14.4+0.4-4.0-2.8=13.2g,所以C2H2、O2、H2O、CO2、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frac{5.2g}{26g/mol}$:$\frac{14.4g}{32g/mol}$:$\frac{(4.0-0.4)g}{18g/mol}$:$\frac{13.2g}{44g/mol}$:$\frac{2.8g}{28g/mol}$=2:4.5:2:3:1,据此书写方程式,根据CO的物质的量计算若要使燃烧后无M生成,则需要氧气的质量.
解答 解:根据燃烧的特征可以判断M为CO,则由质量守恒可以计算出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2+14.4+0.4-4.0-2.8=13.2g,所以C2H2、O2、H2O、CO2、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frac{5.2g}{26g/mol}$:$\frac{14.4g}{32g/mol}$:$\frac{(4.0-0.4)g}{18g/mol}$:$\frac{13.2g}{44g/mol}$:$\frac{2.8g}{28g/mol}$=2:4.5:2:3:1,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2H2+9O2$\stackrel{点燃}{→}$4H2O+6CO2+2CO,又CO的物质的量为$\frac{2.8g}{28g/mol}$=0.1mol,所以若要使燃烧后无M生成,则需要氧气的质量为$\frac{0.1mol}{2}$×32g/mol=1.6g;
故答案为:4C2H2+9O2$\stackrel{点燃}{→}$4H2O+6CO2+2CO;1.6g.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质量守恒来计算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从而确定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难度不大,注意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应用.
A. | IA族元素比同周期II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 | |
B. | IV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 |
C. | 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 |
D. | 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
A. | 2种 | B. | 3种 | C. | 4种 | D. | 8种 |
A. |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少量饱和Na2CO3溶液,浊液变澄清,证明结合质子的能力:CO32->C6H5O- | |
B. | 配制Fe(NO3)2溶液时加入适量的硝酸,可抑制Fe2+水解 | |
C. | 测定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的碳酸钠和亚硫酸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S | |
D. | 用激光笔照射蛋白质溶液、硅酸溶胶,可将二者区分开 |
溶质 | NaF | NaClO | NaHCO3 | Na2CO3 |
pH | 7.5 | 9.7 | 8.2 | 11.6 |
A. | pH=2的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以体积比1:1混合,则有:c(Na+)>c(F-)>c(OH-)>c(H+) | |
B. | 加热0.1 mol•L-1 NaClO溶液测其pH,pH大于9.7 | |
C. |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存在关系:c(OH-)=c(H+)+c(HCO3-)+2c(H2CO3) | |
D. | 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关系:K(HF)>K(H2CO3 )>K(HClO)>K( 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