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O2、SO2、NO、NO2、CO、CO2中的气体.现将此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肯定有SO2、CO2和NOB.肯定没有O2和NO2
C.可能有CO和CO2D.肯定有SO2和NO
NO2气体为红棕色,气体无色,则说明一定不含NO2气体,能使品红褪色的气体为SO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气体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无O2;由于二氧化硫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存在的气体为O2和NO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故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O2和NO2,故B正确;
C.原混合气体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O和CO2,故C正确;
D.品红褪色,说明一定含有二氧化硫,遇到空气变成红棕色,说明一定含有NO气体,故D正确;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火柴头上通常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等物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火柴头中有关物质的实验探究.

(1)检验火柴头中含有硫将两根火柴放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中漏斗下面,用一根燃着的火柴点燃它,慢慢拉动注射器活塞抽气,让火柴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稀品红溶液,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
①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
②可用于替代试管中品红溶液的试剂有______(填标号).
A.稀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B.饱和石灰水
C.稀溴水D.烧碱溶液
③某同学提出用图乙所示方法进行实验更为简便.他的操作是:
i.当图乙中所示火柴头燃烧完时,立即移出火柴;
ii.______.
(2)证明火柴中的氯元素是以氯酸钾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氯化钾的形式存在,请完成下列操作:
①取3~4根火柴,摘下火柴头,浸入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再往上述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和NaNO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和稀硝酸,可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将燃尽的火柴头浸泡在少量水中,会有______物质被浸出,说明火柴头燃烧时其中含有的______转化为该物质.
(3)测定火柴头中KClO3的含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i)刮取火柴头,小心研碎,称得质量为2.45g;
(ii)用适量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洗涤残渣;
(iii)往装有滤液和洗涤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NaNO2溶液、AgNO3溶液和稀硝酸,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沉淀;
(iv)干燥沉淀物,称得其质量为1.435g.
①反应中NaNO2、AgNO3均需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
②实验测得火柴头中KCl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③如果第ii步中未洗涤沉淀残渣,测得KC1O3的质量分数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如果第Ⅲ步中未洗涤AgCl沉淀,测得KClO3的质量分数将______.
(15分)三氯氧磷(化学式:POCl3)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及光导纤维原料。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的流程如下:

⑴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通过佛尔哈德法可以测定三氯氧磷产品中Cl元素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a g产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待完全水解后加稀硝酸至酸性。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1的AgNO3溶液40.00 mL,使Cl完全沉淀。
Ⅲ.向其中加入2 mL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Ⅳ.加入指示剂,用c 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Ag+至终点,记下所用体积。
已知:Ksp(AgCl)=3.2×10-10,Ksp(AgSCN)=2×10-1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是     (选填字母),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a.FeCl2      b.NH4Fe(SO4)2      c.淀粉       d.甲基橙
②实验过程中加入硝基苯的目的是     ,如无此操作所测Cl元素含量将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⑶氯化水解法生产三氯氧磷会产生含磷(主要为H3PO4、H3PO3等)废水。在废水中先加入适量漂白粉,再加入生石灰调节pH将磷元素转化为磷酸的钙盐沉淀并回收。
①在沉淀前先加入适量漂白粉的作用是     
②下图是不同条件对磷的沉淀回收率的影响图像。

处理该厂废水最合适的工艺条件为     (选填字母)。
a.调节pH=9     b.调节pH=10    c.反应时间30 min    d.反应时间120 min
③若处理后的废水中c(PO43)=4×10-7mol·L-1,溶液中c(Ca2+)=     mol·L-1
(已知Ksp[Ca3(PO4)2]=2×10-2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