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 ||
B、0.5mol苯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数为1.5NA | ||
C、1mol甲基(-CH3)所含的电子总数为10NA | ||
D、标准状况下,1L甲醇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分子数目约为
|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乙烯和丙烯最简式相同为CH2,计算2.8gCH2中碳原子数;
B、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是六个碳碳键完全等同的化学键;
C、甲基是取代基,结合取代基结构计算电子数;
D、标准状况甲醇不是气体;
B、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是六个碳碳键完全等同的化学键;
C、甲基是取代基,结合取代基结构计算电子数;
D、标准状况甲醇不是气体;
解答:
解:A、乙烯和丙烯最简式相同为CH2,计算2.8gCH2中碳原子数=
×1×NA=0.2NA,故A正确;
B、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是六个碳碳键完全等同的化学键,故B错误;
C、甲基是取代基,结合取代基结构计算电子数=(6+3×1)×NA=9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甲醇不是气体,1L甲醇物质的量不是
,故D错误;
故选A.
2.8g |
14g/mol |
B、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是六个碳碳键完全等同的化学键,故B错误;
C、甲基是取代基,结合取代基结构计算电子数=(6+3×1)×NA=9NA,故C错误;
D、标准状况甲醇不是气体,1L甲醇物质的量不是
1 |
22.4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气体摩尔体积条件分析判断,物质结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结合下列各物质的性质,判断其固态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
A、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200℃,熔融态不导电 |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熔融态不导电 |
C、五氟化钒,无色晶体,熔点19.5℃,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酮中 |
D、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态时或溶于水中都能导电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 ||||
B、SO2和SO3属于同分异构体 | ||||
C、正丁烷和异丁烷属于同分异构体 | ||||
D、2H2和3H2属于不同的核素 |
石灰氮是由Ca、N、C等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其含钙、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0%、l5%.
①石灰氮完全水解的产物是A和B,其中B可方便地制成一种氮肥;
②A在高温下分解生成C和D,通常状况下,C为气体;
③B的催化氧化产物为E和F;
④E遇到D生成唯一产物G,G与C反应重新生成A和E;
⑤F再被氧气氧化后的产物遇到E可制备常用的一种强酸H;
⑥B、C、E混合反应生成一种常用的氮肥I.
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石灰氮完全水解的产物是A和B,其中B可方便地制成一种氮肥;
②A在高温下分解生成C和D,通常状况下,C为气体;
③B的催化氧化产物为E和F;
④E遇到D生成唯一产物G,G与C反应重新生成A和E;
⑤F再被氧气氧化后的产物遇到E可制备常用的一种强酸H;
⑥B、C、E混合反应生成一种常用的氮肥I.
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石灰氮是化学式为Ca(CN)2 |
B、②、⑤、⑥为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反应原理 |
C、1mol B经过催化氧化生成E和F的过程中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 |
D、足量B和C与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可以制得发酵粉的一种主要成分 |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乙酸与CaCO3反应:2H++CO32-═CO2↑+H2O | ||
B、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 | ||
C、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Br-+Ag+═AgBr↓ | ||
D、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CH3CHO+2[Ag(NH3)2-]+2OH-
|
下列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能发生水解反应 |
B、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1H20N3O4 |
C、该有机物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
D、该有机物既能与溴水反应,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
给试管中某红色溶液加热,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 )
①滴有石蕊的NH4Cl溶液 ②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 ③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
④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⑤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 ⑥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①滴有石蕊的NH4Cl溶液 ②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 ③滴有石蕊的H2SO4溶液
④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⑤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 ⑥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A、②④ | B、①③⑤ |
C、①④⑥ | D、②③ |
实验室为了妥善保存硫酸亚铁溶液,常加入少量的( )
A、锌粉 | B、铜粉 | C、铁粉 | D、镁粉 |
使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
A、甲苯 己烯 苯 乙醇 |
B、甲苯 己烯 CCl4 乙醇 |
C、硝基苯 苯 溴乙烷 乙醇 |
D、苯 甲苯 二甲苯 乙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