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1,2-二溴乙烷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2.18g/mL,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中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本题中制备1,2-二溴乙烷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CH3CH2OH$→_{170℃}^{浓H_{2}SO_{4}}$CH2=CH2↑+H2O;②CH2=CH2+Br2→CH2BrCH2Br.
(2)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瓶中的现象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容器c中所装的试剂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除去乙烯中带出的SO2、CO2等酸性气体杂质,以防止其杂质与溴反应.
(4)d中用冷水冷却液溴的原因是避免溴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分析 实验原理:乙醇和浓硫酸反应主要生成乙烯气体,反应为:CH3CH2OH$→_{170℃}^{浓H_{2}SO_{4}}$CH2=CH2↑+H2O,还可能混有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CO2和SO2气体,b为安全瓶,c为净化除杂装置,d为乙烯和溴的反应装置,反应为:CH2=CH2+Br2→CH2BrCH2Br,e为尾气吸收装置.
(1)实验室中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来制取乙烯,然后用乙烯和溴单质的加成反应来制得1,2-二溴乙烷;
(2)依据当d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在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乙烯中可能有CO2和SO2等酸性气体,对实验有干扰,所以要除去,C为净化装置,混合气体通过c瓶,CO2和SO2气体被氢氧化钠吸收,以防止其杂质与溴反应;
(4)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不能过度冷却,否则1,2-二溴乙烷凝固而堵塞导管.

解答 解:(1)实验室中用乙醇和浓硫酸加热来制取乙烯,然后用乙烯和溴单质的加成反应来制得1,2-二溴乙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_{170℃}^{浓H_{2}SO_{4}}$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故答案为:CH3CH2OH$→_{170℃}^{浓H_{2}SO_{4}}$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试管d发生堵塞时,b中压强不断增大,会导致b中水面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甚至溢出,
故答案为: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3)a中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CH3CH2OH+4H2SO4(浓)$\frac{\underline{\;\;△\;\;}}{\;}$4SO2↑+CO2↑+7H2O+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CO2+2NaOH═Na2CO3+H2O,所以容器c中所装的试剂是NaOH溶液,除去乙烯中带出的SO2、CO2等酸性气体杂质,以防止其杂质与溴反应,
故答案为:NaOH溶液;除去乙烯中带出的SO2、CO2等酸性气体杂质,以防止其杂质与溴反应;
(4)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不能过度冷却,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故答案为:避免溴大量挥发;产品1,2-二溴乙烷的熔点低,过度冷却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溴乙烷的制取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溴乙烷的制取原理、反应装置选择及除杂、提纯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某《化学教育》杂志报道了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一、定性研究:
①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mL饱和氯水,使之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②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更强;
③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第一份与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均为CO2
请回答:
(1)实验①中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少量无色气泡,碳酸钙逐渐溶解,溶液淡黄绿色消失;
(2)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
(3)依据上述实验可推知,②的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HClO外,还含有Ca(HCO32
(4)实验③中产生大量无色气体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CO3-=CO2↑+H2O.
实验二、定量研究:
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
请回答:
(5)为减少用装置Ⅲ收集气体过程CO2因溶解而  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Ⅲ进行改进,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
(6)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BL,发现$\frac{BL}{{{22}{.4L/mol}}}$明显小于$\frac{Ag}{100g/mol}$.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CO2的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 受热时,除生成 CO2 外,还生成了CaCO3
(7)实验后发现,装置Ⅱ中的液体增多了,其原因是从圆底烧瓶蒸出的水蒸气在广口瓶中冷凝、聚集.
3.Fe、Al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Fe、Al的卤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均为重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Al(OH)3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用铝、稀硫酸、烧碱为原料,制备一定量的Al(OH)3.他们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Al   硫酸  Al2(SO43   氢氧化钠  Al(OH)3
方案二:Al   氢氧化钠  NaAlO2   硫酸  Al(OH)3
从节约药品的角度思考,你认为哪一种方案好?方案二较好;
(2)请写出AlCl3溶液与过量的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3)已知反应:3Br2+6FeCl2=4FeCl3+2FeBr3,向1L 0.4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6.72L Cl2(标准状况),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总方程式表示)3Cl2+4Fe2++2Br-=6Cl-+4Fe3++Br2
(4)已知铁的某种氧化物化学式为FexO(x<1),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6.3%,则FexO中x值(精确至0.01)为0.92,该氧化物中的Fe分别为Fe2+、Fe3+,计算n(Fe2+):n(Fe3+)=19:4;
(5)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不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后剩余金属m1 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 g,则m1大于(填“小于”、“大于”或“等于”)m2
(6)以铁为阳极,铝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4mol 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的水的物质的量为10mol.
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CO2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需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其目的是排出体系中的空气,防止NO被氧化成NO2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a bc d.(可多选)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氧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