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古代的很多谚语都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对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 |
B. | “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 |
C. | “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 |
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
分析 A.有的糖类没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
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C.不同金属灼烧产生不同的焰色,属于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D.冰转化为水的过程吸热.
解答 解:A.不是所有的糖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故A错误;
B.玉雕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故C正确;
D.冰转化为水的过程吸热,因此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变化、焰色反应等知识,平时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才能正确解答本类题型,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是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化学用语回答:
(1)②的元素符号为F.
(2)比较元素③和⑦的原子半径大小:③<⑦(填“>”或“<”).
(3)绘出元素⑤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①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将该氢化物通入④和⑥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二 | ] | ① | ② | ||||
三 | ③ | ④ | ⑤ | ⑥ | |||
四 | ⑦ |
(2)比较元素③和⑦的原子半径大小:③<⑦(填“>”或“<”).
(3)绘出元素⑤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①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将该氢化物通入④和⑥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4.(NH4) 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4) 2SO4=N2↑+6NH3↑+3SO2↑+SO3↑+7H2O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发现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还有部分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检验发现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无色、无味,溶液中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生成的沉淀是BaSO4 | |
B. | 生成沉淀中既有BaSO4、又有BaSO3,且n(BaSO4):n(BaSO3)约为1:1 | |
C. | 生成沉淀中既有BaSO4、又有BaSO3,且n(BaSO4):n(BaSO3)约为l:3 | |
D. | 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只有N2,最后留下溶液中溶质是NH4C1 |
1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卤代烷水解时,从氟到碘,由于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水解越来越困难 | |
B. | 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 |
C. | 相同碳原子数的多卤代烃,随着卤原子数的增多,密度依次降低 | |
D. | 常温下,CH3Cl是气体,甲烷的其他3种氯代产物都是液体 |
1.在给定条件的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粒子组是( )
A. | 通有CO2的溶液:K+、Ca2+、Cl-、NO3- | |
B. | 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中:Na+、CO32-、ClO-、NO3- | |
C. | 含Fe3+的溶液:Na+、Mg2+、NO3-、I- | |
D. | CH3COOH溶液:SO42-、Cl-、Cu2+、NH4+ |
18.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依次为6、7、1、3.a、b、c、d形成的简单离子与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溶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 | |
B. | a和c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 |
C. | 四种元素离子半径:c>d>a>b | |
D. | c是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b是短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
19.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 O2的能量一定高于2mol SO2的能量 | |
B. | 1mol SO2的能量一定高于1mol SO3的能量 | |
C. | 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 |
D. | 2mol SO3的能量一定低于2mol SO2和1mol O2的总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