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分析:A、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n(OH
-)=n(H
+)+n(NH
4+),再根据c=

计算c(OH
-).
B、氨水溶质为氨气,根据n=

计算氨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

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根据m=ρV计算溶液质量,再根据质量分数定义计算.注意Vml为溶液体积.
D、溶质质量不变,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比较前后溶液质量变化,根据质量分数定义判断.
解答:A、V mL饱和溶液中n(OH
-)=n(H
+)+n(NH
4+)=[c(H+)×10
-3+b]mol,所以c(OH
-)=

=

,故A正确;
B、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

mol,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mol/L,故B正确;
C、溶液质量为Vml×ρg/ml=ρVg,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故C错误;
D、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为ag,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即ρg/cm
3<ρ
水,等体积Vml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2ρvg,所以混合后质量分数小于小于0.5ω,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浓度中等,注意A中容易认为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的浓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