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取500mL Na2CO3溶液与300mL 1mol?L-1盐酸反应,在不断搅拌下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与将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所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A.
    0.4 mol?L-1
  2. B.
    0.3 mol?L-1
  3. C.
    0.2 mol?L-1
  4. D.
    0.5 mol?L-1
A
分析: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盐酸过量,发生反应是Na2CO3+2HCl=2NaCl+CO2↑+H2O,将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过量,首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碳酸钠反应完后,再发生反应是NaHCO3+HCl=NaCl+CO2+H2O.
如果对两个过程,盐酸都过量,则两次产生CO2应该一样多,但两者不同,说明在第一个过程中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有剩余,第二过程中盐酸也完全反应,但有碳酸氢钠剩余.
根据HCl的物质的量计算第一个过程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第二个过程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根据方程式:NaHCO3+HCl=NaCl+CO2+H2O计算参加该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中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Na2CO3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
解答: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中,盐酸过量,发生反应是Na2CO3+2HCl=2NaCl+CO2↑+H2O,将盐酸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过量,首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碳酸钠反应完后,再发生反应是NaHCO3+HCl=NaCl+CO2+H2O.如果对两个过程,盐酸都过量,则两次产生CO2应该一样多,但两者不同,说明在第一个过程中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有剩余,第二过程中盐酸也完全反应,但有碳酸氢钠剩余,
n(HCl)=0.3L×1mol/L=0.3mol,故第一个过程生成二氧化碳为0.3mol×=0.15mol,则第二个过程生成二氧化碳为0.15mol×=0.1mol,故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中消耗的HCl为0.1mol,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中消耗的HCl为0.3mol-0.1mol=0.2mol,故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清楚滴加顺序不同发生的反应,判断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盐酸完全反应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3?盐城一模)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碳酸镁晶须的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0.5mol?L-1MgSO4溶液和0.5mol?L-1NH4HCO3溶液.
步骤2.量取500mL NH4HCO3溶液于1 000mL四口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在50℃.
步骤3.将250mL MgSO4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用氨水调节溶液pH到9.5.
步骤4.放置1h后,过滤,洗涤干净.
步骤5.在4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 n=1~5).
①步骤2控制温度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
水浴加热
水浴加热

②步骤3生成MgCO3?nH2O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Mg2++HCO3-+NH3?H2O+(n-1)H2O═MgCO3?nH2O+NH4+
Mg2++HCO3-+NH3?H2O+(n-1)H2O═MgCO3?nH2O+NH4+

⑧步骤4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出液,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出液,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2)测定合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称量1.0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
缓冲压强并封闭体系
缓冲压强并封闭体系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
使广口瓶内水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NaOH充分吸收
使广口瓶内水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NaOH充分吸收

③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0g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 mol,则n值为
(1-84a)
18a
(1-84a)
18a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2,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
1
1
(填“1”“2”“3”“4”或“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