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验证NO的还原性及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完毕)。

(1)向广口瓶①中通入NO并测定NO的体积
①通入NO前,向广口瓶①中加入水的主要操作:               
②从导管a通入一定量的NO,并记录滴定管读数,求出液面变化的数值为VL(V<50m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准确测定NO的体积的主要操作:                     
(2)验证NO的还原性;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
①、停止通入NO后关闭K1、K3,打开K2,从导管b缓缓通入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对应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继续通入O2,打开K3并及时调整滴定管③液面与广口瓶①中液面相平,直至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
i 当通入氧气的体积为1/2V时,则广口瓶①的气体体积为               
ii 当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每空2分)
(1)①打开K2、K3(或K1、K3或K1、K2、K3均打开),从滴定管加水,直到将①中空气全部排出(或者让水充满①)且调节滴定管中液面与①相平并记录滴定管的刻度。
②关闭K2、打开K3、K1,通入NO并调整滴定管液面与①中液面相平,再次记录滴定管的刻度。(未打开或关闭,此空0分)
(2)①气体先变为红棕色,  (1分)     然后逐渐变淡。(1分),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
②______ V/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11.2 mol/L  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 16分)某兴趣小组拟利用如下图装置探究验证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导管、酒精灯、圆底烧瓶、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装置中的试剂应为            ,作用为                         
(2)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 a 接    
                              
(3)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B中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了确证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         
                                                                           
(5)烧杯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为保证实验安全,当氯气以每分钟1.12L(标准状况)的流速匀速通入时,若实验需耗时4分钟,小烧杯中盛4 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至少应为        mL。
甲酸为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的无色晶体,苯酚常温下能溶于水,易溶于酒精。酸性强弱为:盐酸>苯甲酸>碳酸>苯酚>碳酸氢钠。现有苯甲酸、苯酚一起溶于乙醇所得的混合液,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物质分离为各自的纯净物。按分离的先后顺序的多种可能方案:
方案一:按酸性由弱到强顺序分离
方案二:按酸性由强到弱顺序分离;
……
供选择试剂:①10%氢氧化钠溶液②37%盐酸③Na2CO3溶液④NaHCO3溶液⑤大理石⑥KMnO4溶液⑦生石灰⑧10%H2SO4
(1)      甲同学按实验方案一进行,请填写相关内容。
实验步骤
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取试样加入足量10%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再将反应混合物倒入蒸馏烧瓶中蒸馏得到乙醇、水的混合物和产品A
①OH-+C6H5-OH→C6H5O-+H2O
                      
②向步骤①的馏分中加入足量的生石灰,再次蒸馏浓缩,蒸气冷凝后得乙醇。
CaO+H2O=Ca(OH)2
③向产品A中通入足量CO2,静置后分液得    和溶液B。
 
                          
④再向溶液B中加入足量       、静置、过滤后可得苯甲酸。
 
                          
      (2)方案一中需要蒸馏操作,该操作需要的仪器除了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接液管、锥形瓶和连接导管、橡胶塞外还要有                            
(3)方案一需要制取CO2应选用下述哪种装置              (填符号),该装置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                                      
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不稳定,易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H2O2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如在碱性溶液中,H2O2分解较快。另外,H2O2见光、遇热、遇到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分解也会加快。以下装置可用于探究H2O2相关的性质。

请回答:
(1)实验室用MnO2作催化剂分解H2O2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使用图1装置时,H2O2应该盛放在          (填“锥形瓶”或“分液漏斗”)中,读取氧气体积时要注意                            
(2)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H2O2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研究外界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①实验1、2研究的是         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实验2、3的目的是                                   
(3)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量取25.00mL H2O2溶液于图II的烧瓶中,滴入过量KMnO4酸性溶液反应,最终收集到56mLO2(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该H2O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已知:2KMnO4+5H2O2+3H2SO4=2MnSO4+K2SO4+5O2↑+8H­2O)你认为测得的数值比理论值 
         (填“偏高”、“偏低”或“相等”)
(4)实验表明Na2O2与水反应也可生成O2。某同学猜想是Na­2O2先与H2O反应生成H2O2,然后H2O2分解产生O2。为此做探究如下:取Na2O2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与过量水充分反应的少量X溶液于试管中,滴加FeCl2溶液,立即生成红褐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4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盐酸,预计会生成H2SiO3胶体,用激光笔照射会出现“丁达尔现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试管中在出现硅酸胶体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气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甲乙两同学进行了大胆的推测。
甲同学推测是生成了硅酸胶体,造成HCl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最终从溶液中逸出;
乙同学咨询了实验员得知这瓶Na2SiO3溶液已经放置很长一段时间,他推测溶液可能已经变质,故导致以上现象的出现。
(1)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                    
(2)乙同学取这瓶久置的硅酸钠溶液,用激光笔照射,发现有光柱出现,说明在这瓶硅酸钠溶液中已经有             胶体生成。推测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然后乙同学又做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
I取少量该瓶溶液,向其中滴加         ,并检验产生的气体。请写出检验该气体的常用方法:                                
II取硅酸钠固体,配成饱和溶液,现配现用,滴入盐酸,观察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了乙同学观点,请写出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小组同学还发现按教材所述的操作方法和条件制备硅酸胶体,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溶胶慢慢凝聚,甚至不易形成凝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该组同学又对实验条件和操作进行探究,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硅酸钠溶液浓度
盐酸浓度
试剂加入顺序
出现凝胶时间(s)
实验1
饱和溶液
1:2(盐酸和水体积比,下同)
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1
实验2
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
1:2
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
38
实验3
饱和溶液
1:4
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10
实验4
稀溶液(1体积饱和溶液和3体积水混合)
1:4
将稀盐酸滴加到Na2SiO3溶液中
50
该组部分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用饱和Na2SiO3溶液和稀盐酸,将Na2SiO3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效果较好。但该组另外一部分同学认为基于限定的条件,该探究实验设计组数不够,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性,要使实验具有说服力至少要做组实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