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大量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阳离子

H+、K+、Al3+、NH4+、Mg2+

阴离子

OH-、SO42-、CO32-、AlO2-

Na2O2逐渐加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并微热(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及水蒸气的影响),产生沉淀和气体如图所示。

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上述混合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阴、阳离子及其物质的量填入下表(可以不填满,也可以增加):____

离子种类

物质的量(mol)

(2)图中a=____;b=____;c=____

(3)简述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含有的离子的鉴定方法:____

【答案】 1 7 9 做焰色反应实验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象中沉淀先增加后部分溶解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Al3+,所以一定不含CO32-AlO2-,并且含有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沉淀一共是5mol,根据元素守恒,所以含有铝离子的物质的量2mol;加入8mol过氧化钠会生成4mol氧气,而图象中生成了6mol气体,说明生成的气体除了过氧化钠和溶液反应生成的氧气之外,还一定有2mol其他气体生成,而只能是氨气,所以一定含有2mol铵根离子,所以一定不含有氢氧根离子;图象中加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在0amol之间时,没有沉淀生成,所以溶液中含有H+,由于加入8mol过氧化钠时生成的沉淀达到最大量5mol8mol过氧化钠会生成16mol氢氧化钠,而生成2mol氢氧化铝、3mol氢氧化镁、2mol氨气消耗的氢氧化钠为:2mol×3+3mol×2+2mol=14mol,所以有2mol氢氧化钠与氢离子反应,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并且物质的量为2mol,溶液中一定还含有阴离子,可能为氯离子或溴离子,钾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根据电荷守恒:所以n(H+)+3n(Al3+)+n(NH4+)+2n(Mg2+)≤2n(SO42-),所以SO42--物质的量≥8mol,即:

离子种类

H+

Al3+

NH4+

Mg2+

SO42-


物质的量(mol)

2

2

2

3

≥8


故答案为:

离子种类

H+

Al3+

NH4+

Mg2+

SO42-


物质的量(mol)

2

2

2

3

≥8


(2)含有2mol的氢离子需要消耗氢氧化钠2mol,则需要span>1mol过氧化钠来生成,所以a=1,含有镁离子和铝离子一共5mol,所以消耗过氧化钠的量为5mol,在加上a=2mol,则b=7mol,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2mol,所以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是2mol,完全将氢氧化铝溶解,消耗1mol的氢氧化钠,即需要1mol的过氧化钠来生成,所以c=9mol,故答案为:179

(3)钾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存在,钾离子的检验可以用焰色反应,做法是: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焰色,如果火焰呈紫色,则含有钾离子,故答案: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焰色,如果火焰呈紫色,则含有钾离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化学与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密切相关,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池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各种各样的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请回答下列有关化学电源的问题:
(1)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甲烷燃料电池工作时甲烷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2)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甲池中的阳离子向乙池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3)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一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氢一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它们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式都可表示为2H2+O2=2H2O.酸式氢一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是酸,放电时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 放电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将(填“增强”、“减弱”、“不变”).
(4)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用高铁酸钾和锌制成的高铁碱性电池,能储存比普通碱性电池多50%的电能,己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K2FeO4+3Zn=Fe2O3+ZnO+2K2ZnO2 , 则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