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 反应CO(g)+NO2(g)①CO2(g)+NO(g)△H<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
B. | 合成氨的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相对较低的温度 | |
C. | 溴水中存在平衡:Br2+H2O?HBr+HBrO,加入AgNO3溶液后,颜色变浅 | |
D. | 对2HI(g)?H2(g)+I2(g),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压缩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
分析 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
解答 解:A、反应CO+NO2?CO2+NO,△H<0,升高温度,向着吸热方向进行,即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合成氨反应正方向为发热反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平衡正移,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
C、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Br-+Ag+═AgBr↓,溴离子浓度减小,使平衡Br2+H2O?HBr+HBrO正移,溴水的浓度减小,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H2、I2、HI三者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浓度增大,则颜色加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勒夏特例原理应用的有关判断,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需要明确的应注意区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应用范围,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加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下列物质中,属于烷烃的是( )
A. | B. | C. | D. |
19.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碘水可以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 | |
B. | 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 |
C. | 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产肥皂 | |
D. |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Na2SO4或CuSO4溶液均可使蛋白质盐析而分离提纯 |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混合物中元素一定呈化合态 | |
B. |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
C. | 某纯净的物质不是化合物就是单质 | |
D. | 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16.下列反应得到的产物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
A. | Mg在空气中燃烧 | B. |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 ||
C. | 足量铜与浓硝酸充分反应 | D. | 足量锌粒与浓硫酸反应得到的气体 |
3.现代化学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方法比较多,经常采用的是1H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IR)等方法.在1H-NMR分析中,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核所处的化学环境(即附近的基团)不同,表现出的核磁性不同,代表核磁性特征的峰在核磁共振谱图中横坐标的位置也就不同.下图1和图2是A、B两种物质的1H核磁共振氢谱.已知A、B两种物质都含有6个氢原子.请根据图1和图2两种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选择出不可能属于图1和图2的两种物质是( )
A. | A是C3H6;B是C2H6 | B. | A是C2H6;B是C3H6 | ||
C. | A是C2H6O;B是C3H6 | D. | A是C3H6;B是C2H6O |
20.如图为NaCl晶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每个晶胞中含14个Na+ | |
B. | Na+的配位数为6,Cl-的配位数也为6 | |
C. | 与Cl-距离最近的Cl-有12个 | |
D. | 与Cl-距离最近的Na+形成的几何图形为三角双锥 |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22.4 L•mol-1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 |
B. | 1 mol H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约为2 g | |
C. | 标准状况下,18 g水的体积为22.4 L | |
D. | 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