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下列实验操作中现象以及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A | 将干燥纯净的氯气通入装有湿润的红色纸条的试剂瓶中 | 纸条褪色 | 氯气有漂白性 |
B | 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加入蔗糖 | 固体变黑膨胀 | 浓硫酸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
C | 向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 KMnO4溶液褪色 | SO2有还原性 |
D | 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 | 析出红色固体 | 钠的金属性比铜强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
B.蔗糖变黑与浓硫酸脱水性有关;
C.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氢气.
解答 解: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性,纸条褪色,但氯气不具有漂白性,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
B.蔗糖变黑与浓硫酸脱水性有关,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B错误;
C.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C正确;
D.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氢气,不能析出红色固体,故D错误;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现有下列十种物质:
①H2;②Al2O3;③CH4; 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⑧氨水;⑨稀盐酸;⑩FeCl3
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
(1)
(2)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
(3)⑦和⑩的溶液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加以鉴别.
①H2;②Al2O3;③CH4; 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⑧氨水;⑨稀盐酸;⑩FeCl3
上述各物质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
(1)
分类标准 | 酸性氧化物 | 非电解质 | |
属于该类的物质 | ⑦ |
(3)⑦和⑩的溶液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加以鉴别.
18.A、B、C都是金属: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A与B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 A>B>C | B. | C>A>B | C. | C>B>A | D. | B>C>A |
5.某兴趣小组为检验泻盐中是否含有SO42-,选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进行探究,其中稀盐酸的作用是排除某杂质离子的干扰,该杂质离子是( )
A. | Ag+ | B. | Ca2+ | C. | CO${\;}_{3}^{2-}$ | D. | NO${\;}_{3}^{-}$ |
15.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氧化剂和还原剂必须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反应 | |
B. | 电极Ⅱ上发生还原反应,做原电池的正极 | |
C. | 该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Fe3++Cu═Cu2++2Fe2+ | |
D. | 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K+移向负极区 |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 待提纯的物质 | 选用的试剂 | 操作的方法 |
A | CaO(CaCO3) | 水 | 溶解、过滤、结晶 |
B | Cu(CuO) | 稀盐酸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CuSO4(H2SO4) | 氢氧化钠溶液 | 过滤 |
D | CO2(CO) | 氧气 | 点燃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19.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半径:Na>Si>O | B. | 单质的沸点:I2>Br2>Cl2 | ||
C. | 碱性:CsOH>KOH>NaOH | D. | 失电子能力:Al>Mg>Na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石油是混合物,汽油也是混合物 | |
B. | 植物油与石蜡油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 |
C. | 煤的气化与液化及石油的裂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 |
D. | 沸点:汽油<煤油<柴油 |